古村新风①|石排塘尾:艺术家组团入驻 激活800年古村

21.02.2021  21:31

【编者按】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以来,东莞传统村落焕然一新,在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上走出一条新路子,重新激活了潜藏的价值和活力。今天起,《东莞日报》推出“古村新风”系列报道,聚焦东莞传统古村落的新面貌、新发展、新变化。敬请垂注!

▲2021年2月20日,石排塘古村首创艺术家联盟的一位艺术家的门前古香古色,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古村落和艺术家相互吸引。艺术家的到来,活化利用了古建筑群。”谈起塘尾古村落的“活化”之路,塘尾村挂职党工委副书记张丽娇颇为自豪,也满怀信心。

石排镇塘尾古村有800年历史,被誉为岭南建筑“活化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塘尾村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强对古村落的修缮,摒弃过渡商业开发模式,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2020年7月份,“塘尾艺术家联盟”成立。经过近半年的实践,设计开发出了一系列“塘尾印象”文创项目。通过汇聚人文艺术英才、促进乡村振兴,塘尾古村落增添了“文气”,带动了“人气”,焕发了“生气”。

▲艺术家王欢来接受媒体采访

增添“文气

全市首创艺术家联盟

2月20日,午后,新春的塘尾古村格外祥和。文化爱好者黄仲和带着朋友,特意前来拜访王欢来,挥毫写下“谦和”二字,请他指点书法。

王欢来是深圳市人才智库重点人才,半年前,他来到塘尾村考察,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里。“我去过很多地方,都不太满意,直到来到塘尾。这里的古村落保护得比较完整,是理想中的净土。”王欢来告诉记者。

▲塘尾古村最大的李氏祠堂

塘尾村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保存有明清时期民居268座。其中,祠堂21座,古井15眼,书室19座,形成了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以清代晚期的建筑保存最为完好,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规模较大、原生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凭借这些丰厚的遗产,塘尾村荣誉牌匾闪闪发亮,“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接踵而至,并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8年开始,石排镇委、镇政府主导塘尾村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古村落修缮一新,塘尾古建筑群在沉寂多年后被重新唤醒,但如何活化利用古建筑群,找到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成为摆在塘尾村面前的一个课题。

▲张丽娇

最好的保护,就是活化利用。”张丽娇说,在修缮过程中,塘尾村就下定决心,招引有情怀、专业水平高、可以驻村的艺术家,复兴村里沉寂多年的传统文化。

2020年7月,塘尾村党总支结合党建“双标工程”,在全市首创“艺术家联盟”,吸引了中国民族画家刘立群、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欢来、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教授赖源泉,以及农夫、周祖嵘等10余位知名艺术家先后进驻塘尾古村,开设了9个不同类目的文艺工作室。

张丽娇说,通过艺术家驻地创作,不仅活跃塘尾村文化氛围,还让村民在文化熏陶中精神更加富足。

带动“人气

唤醒古村价值 游客络绎不绝

长期以来,塘尾村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发展受到很多限制。而为了管理和维护古村落,村里每年都要投入不少资金。日子久了,部分村民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塘尾村民看来,过度的商业开发,对古村落的保护带来伤害。但如果没有人气,修缮好的古建筑也会慢慢坏掉。

如何定位,走哪条路,一直很迷茫。”李志坚从小生活在塘尾古村落,是塘尾康王宝诞非遗传承人,现为塘尾古村落文化创意办公室主任。他告诉记者,艺术家联盟的成立,带来文气、才气,也带来大量参观的人流,提升了村民传统文化修养。

进驻塘尾古村的艺术家,既有从深圳过来的,也有东莞本土的。随着他们的到来,古村落的人气逐渐旺了起来,成为艺术家交流的聚集地。

艺术家的到来,为塘尾古村添砖加瓦,他们与村民和谐共处,承担村民的公益活动,帮助村民了解认识古村落的文化价值。

张丽娇告诉记者,塘尾古村通过引进高水平艺术家,以人才振兴带动文化振兴,来自周边镇街,以及深广佛等城市艺术家慕名而来,与东莞本土艺术家互动交流。

塘尾古村落与艺术家相互吸引,这里尚未形成高度的商业业态,是珠三角闹市中的一方净土。”周祖嵘是首批进驻的艺术家之一,作为山东非遗雨点釉的传承人,他采用石排本地的材料,制作出符合宋金时期特色的青釉。

▲艺术家周祖嵘指导小朋友创作泥塑

周祖嵘说,塘尾古村每一个角落都是打卡点,都有回忆和故事。“第一次走进塘尾,深深爱上了这里朴素民风、古朴村庄,有回家的感觉,走进来一看更震撼。

借助乡村振兴,塘尾古村潜藏的价值和活力正在被逐渐唤醒。它古朴、原汁原味的岭南居住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意境,让来自大湾区的游客们流连忘返。

焕发“生气

传承文脉 让传统文化“”起来

塘尾艺术家联盟”成立以来,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塘尾印象”文创项目,常规性开设陶艺体验、书法培训、国学讲堂等公益教育课程,不定期举办文化展演活动,成为东莞市石排镇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艺术家联盟刚成立不久,刘立群结合国学文化,融入塘尾村独特的人文风情等内容,在榕树头下为塘尾村党员干部、驻点团队、网格员安全员等讲授党课。

糯米红糖做成的地面,有灵魂、有底蕴,让古建筑更有生命力。”王欢来通过对古建筑群的研究,重新挖掘出塘尾的古井文化、祠堂文化、书室文化。“有20多座祠堂,是孝道文化、德育文化和团结的象征,书室说明重视教育,有知识、有文化。现在是传统文化恢复、兴起的好时机。

据介绍,为活跃文化氛围、活化古村内涵、活用城乡资源,塘尾古村将延续目前良好的势头,以保护开发为原则,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把古村落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传承好,充分挖掘文化上的“”和“”、环境上的“”和“”,让塘尾的乡村游更加“活色生香”。

张丽娇表示,塘尾村党总支将创新性构建“一体两翼”的新机制,即以党建引领为本体,建立“塘尾艺术家联盟”党支部,发挥党组织筑巢引凤功能,通过创建“塘尾人才智库”,设立“塘尾文艺基金”,进一步吸引更多文化名家进驻古村落,创新更多契合群众需求的文艺活动形式,实现组织人才振兴与古村文化振兴“双翼共鸣”,争创全市乃至全国城郊村乡村振兴的新标杆。

文字:吴金华

摄影:陈帆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