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深山古老的村落有名将 倭寇五万金求其首

23.07.2018  12:31
吴光亮雕像 - 新浪广东
吴光亮用过的战刀 - 新浪广东
吴氏家庙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吴光亮雕像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菁  通讯员高峰、罗耀辉

  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却冲刷不了我们对民族英雄的怀念,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英德黎溪镇一座古老的村落,百多年前就建有自己的慰忠祠,专门纪念抗倭牺牲的家乡忠烈。日前,英德籍清末最后一位朝廷大官、抗倭名将在英德黎溪镇的故居和古墓又引发了人们对清远籍抗击倭寇先辈们关注和追思。古村的先人追随抗倭名将,战场上,浓烟滚滚,炮弹横飞,喊杀声、火炮声,震耳欲聋,而他们没有胆怯,血染战袍,壮烈牺牲,为抗倭流尽最后一滴血。

  曾开通台湾史上第一条横贯官道

  吴光亮出身贫苦,有兄弟三人,小时候全靠其父卖柴打工养活。童年时期的吴光亮仅读过两年私塾,便跟随伯父给一位罗姓财主做苦工,因而养成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性格。十三岁那年,他毅然离家出走,自谋生计,闯荡江湖。

吴光亮用过的战刀

  据宣统版《英德县志续志》记载:吴光亮十八从戎,投效江西赣标中营。后主将选壮勇组建“飞虎军”,他被委为头目,在征战江西各州县中大振军威。不久,吴光亮率飞虎军转随左宗棠渡江追剿太平军。光绪五年,吴光亮才正式赴任台湾镇总兵,直到光绪十五年卸任。吴光亮治理台湾时间最长,对近代台湾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督办开通的八通关古道可以说是台湾史上第一条横贯官道,在台湾东西部开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已列为台湾一级古迹。

吴氏家庙

  此外,他还倡修桥梁、渡口、书院、会馆等,故深受当地居民拥戴。台湾文献委员会将其收入《台湾先贤先烈专辑》,并在其逝世100周年之际编辑出版了《吴光亮传》,足见吴光亮在台湾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吴光亮卸任台湾镇总兵后,调任浙江镇海。光绪十九年,倭寇窥视台湾,台湾告急,吴光亮又奉令回台驻防新竹、苗栗,部署未定,倭人窜来,双方激战于凤山,被吴光亮大败。清廷在甲午海战中失败,遂由主战转为求和,以割地赔款乞求息兵。吴光亮不知上情,仍与其弟光忠驻守台南、大港口等处,待援兵来时决战。倭人悬赏五万金购其头,不得。双方对峙数月之久,互有伤亡,终因援兵不至,饷械俱绝,才不得不搭乘英轮离台归粤。

  吴光亮回粤后方知实情,援兵之所以迟迟不至,是因为清廷已转战求和,签订了《马关条约》,将我国台湾、澎湖列岛拱手送给了日本。他痛心疾首,一病不起,三年后卒于家。

  吴光亮在家乡创办的学校共有两所:一所是位于黎溪镇旧圩的公和社学,它创办于同治八年(1869年);另一所是创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的松岗书房,即今光亮小学。两所学校都开文武两科,请名师执教,不分种族姓氏,凡有守土爱国之志的青壮年均可入学。他曾语重心长地对父老乡亲说:“你们要送子弟入学读书,有文化才能治国,有武艺才能保国”。这两所学校为他所领导的“飞虎军”输送了大批文武兼备的人才,有力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素质。在台湾抗倭战斗中,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家乡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英勇为国捐躯者数以百计,仅松岗围就有几十人。吴光亮不但捐资抚慰病亡的将士,而且在家乡创建慰忠祠,祠内墙上刻有随他征战而牺牲的战士姓名,每年春秋二祭,以作纪念。

  他是守台抗倭名将

  英德市黎溪镇地处美丽的北江河畔,秀美起伏的青山,环绕着良田湖泊,南面约12公里的一处名为松岗围村的幽静之处,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具有传统民居风格的六座围屋,其中就有吴光亮的故居作为主围屋,全村现有人口298人,村民以吴姓为主,早在明朝崇祯年间(1634年),由先祖吴万贯从英德市石灰铺镇枫树映迁徙到此开基建村,距今已有384年的历史。作为清代的抗倭名将,其简朴的故居隐藏在英德的边远小村,其英勇事迹除了本地村民口碑相传,外人鲜为人知。

  据英德史料记载,吴光亮(1834~1898年),字霁轩,英德黎溪松岗村人。一生从军,历任多处要镇总兵和台湾镇总兵、记名提督等职,既是治台功臣,又是守台的抗倭名将。且为官清廉,持节高尚,不乐逢迎,为人则谦虚、好学、乐善。在清远近代史上,他是唯一名列“台湾先贤先烈”榜的明星人物。

  走进村里,至今还可参观到吴光亮陈设朴素的故居,丝毫不见将府的奢华,更无繁复的雕刻装饰,天井以麻石镶边铺底,周围还有数十间叫龙衣屋的小房子用作厨房等,地板以麻石和鹅卵石铺设而成,大门从外到内设置为三层门,分别以矮门、  横栓门和木板门组成,颇具广州西关大屋门的风格。

  在围屋的东面是松岗书房,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当年由吴光亮出资建造,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书房为传统“四点金”围屋结构,坐北向南建筑设计,正厅前有凉亭一座,亭柱上镌对联:“霁月光风永享升平盛世  轩明亮阁安居乐业宏基”联中嵌入吴光亮的名字“霁轩”“光亮”“永安”,古建筑的保存,是吴光亮晚年热心办学  、文武并重造福乡里的历史见证。

  保护开发名将故址  教育后人守土爱国

  随着吴光亮抗倭历史的重新发掘整理,其在英德古村的故居和家庙等历史遗址的保护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松岗村也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日前,相关部门先后派员到古村,调研规划要改造方向,提出要避免大拆大建,利用现有资源,对古村落要原汁原味地复原,先期迅速开展对抗倭名将吴光亮故居以及碉楼遗址等几个区域的保护和修复,后续再按照规划方案逐步完成,发展文化旅游经济。

  其中,碧桂园新农村建设设计专项工作组负责城乡规划、产品设计、景观设计领域等20余位成员还专程赴英德调研,研究如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发保护好吴光亮故居及光亮小学等宝贵的文物古建筑。建议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开展史料挖掘、梳理收集和考证工作,深入挖掘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保护和修缮,原汁原味保留历史原貌,制定切实可靠的措施,彰显光亮民族气节及英雄气概以教育后人。同时,要提升修复项目的文化内涵和品质,科学合理规划,发展历史人文旅游特色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