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03.04.2023  18:00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和第一功能。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做一体化部署,指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为强化学校“新师范”内涵建设,应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挑战,我校教务处于4月2日召开了校内首个微专业“教育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出席论证会的有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邓荣海,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文海,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务部质量处处长张雁、专家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赵艺、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陈卫东、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晓莉、视睿希沃录播产品线负责人曾繁荣,以及微专业实施单位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教师代表张缨斌、吴迪华、崔蓓等。论证会由赵艺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邓荣海在讲话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教育理念、育人要求和培养方式。他高度认可了我校能够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全省关心的新兴跨学科和紧缺新型人才培养开展创新探索。邓荣海同时指出,微专业建设的关键在于能否解决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以及能否将人才培养与就业导向紧密联系起来,建议对微专业修读学生进行质量追踪,不断优化微专业课程模块设置。

陈文海在致辞中指出,微专业因以“小切口”适应时代变革的“大趋势”,有益于拓宽学生成才渠道和赋能就业能力,正成为国际和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学校“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育与人工智能双向融合,设计理念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操、有挑战,对于我校师范专业的培养工作将起到积极示范作用。他希望专家组能为我校微专业建设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助力华师微专业建设开个好头和坚守高质量要求,逐步优化形成具有华师特色的微专业品牌。

胡小勇在对国内外微专业建设情况综合调研基础之上,详细汇报了“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特色、培养规格、课程师资、教学条件、管理机制等。作为我校拟开设的第一个微专业,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响应贯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坚持以高标准、新理念高进行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响应学校党委立德树人要求,坚持服务学校“教师教育出特色”战略要求、坚守“新师范”建设主渠道,融合学习科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理论、技术和方法,以综合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将项目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跨学科学习、导师制培养贯穿始终,着力培养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创新思维解决教育教学场景实际问题的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同时为做更高层次学科研究做好后备人才的潜水池。

专家组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与详细研讨,认为我校设立“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对人工智能与师范专业的融合切入点、产用学研一体化的有机结合、微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以“研究院主导+多学科师范学院联动”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经过评议论证,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我校“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建议尽快组织实施和迭代优化,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华南师范大学高度关注师范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将以我校首个微专业“教育人工智能”建设为抓手,创新学科交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培养适应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的新师范人才,助力湾区乃至全国教师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作者/通讯员:李霓虹 吴迪华 | 来源:教务处 | 编辑:卢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