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发现可疑垃圾 高埗警方据此破获制假案

25.06.2015  16:16

东莞时间网讯   高埗镇两家生产假冒国际名牌耳机包装盒的厂家为躲避监管,不但错峰生产,而且还将成品分割给两个不同工厂生产,试图人赃分离。

然而百密一疏,环卫工人在清理该厂倾倒的垃圾废料时,发现了“猫腻”,并及时上报给高埗警方。

据高埗警方昨日通报,历时1个月,通过深挖线索,警方成功打掉上述两个制假售假窝点,并从中查获出假冒耳机包装盒成品1.4万个,查获半成品10万多个,涉案金额500多万元。

事发

可疑垃圾协助警方锁定2个制假窝点

上述案件之所以能成功侦破,就是归功于一名环卫工人在日常工作中提供的一条不起眼的线索,才使得公安机关得以及时发现、锁定、端窝。

据高埗警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案件线索少,一直是打击涉假犯罪的瓶颈。为此,高埗公安分局在认真分析总结以往打击涉假犯罪的特点、规律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有生产就会产生垃圾”这一关键环节,主动加强与环卫、城管、消防等一线执勤部门的联系,发挥其部门员工地缘、社情熟的优势,广辟信息来源,破解“线索少”难题。

据了解,2015年4月初,高埗环卫所员工向公安机关反映:在高埗镇北联新村5区其负责的垃圾处理点,多次发现碎片或半成品带“b”“beats”“iFKOO”“GARMIN”“spectra”“MONSTER”“bose”等商标标识耳机包装盒垃圾,数量较大。“只要生产就会产生垃圾”,这一线索立即引起了高埗警方领导的高度重视,认为该地区可能隐藏一个较大的制假窝点。为尽快找到制假窝点的具体位置,弄清案情,高埗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

随着侦查工作的不断深入,2个隐藏在该区一出租屋内的可疑制假窝点浮出水面。2个窝点平时大门紧锁,实行上下班错峰时间生产,平时只有工人生产、加工,大家互不认识,经营者很少涉足,形迹十分可疑。同时,经与该商标厂商联系,该批包装盒没有得到厂方授权,系非法生产注册商标标识。

侦查

借检查消防深入窝点暗查制假数量

固定证据,形成证据链是打击涉假犯罪重点环节。在成功锁定制假窝点位置后,专案组发现,为防止泄密,制假窝点分2处,同为两兄弟所开,哥哥负责接单生产,弟弟负责后期加工,然后再由哥哥销售,属血缘性关系,而且“人赃分离”,犯罪嫌疑人很少在现场,多为遥控指挥。

同时,为逃避打击,其生产时间与政府部门上班时间错峰,反侦查意识和隐蔽性极强,侦查环节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证据灭失。为此,专案组一方面组织警力分批次对窝点进行蹲点守候,侦查取证两个窝点经营者、货物、车辆等出现的情况,摸清窝点生产、经营及人员行踪规律。

为避免打草惊蛇,民警在消防人员的配合下,以检查消防的名义进行贴近侦查,发现该窝点有制假设备和大量假冒的  “b”“beats”等耳机包装盒堆积在室内,数量较大,基本达到立案标准。

收网

查获逾11万个假冒包装盒拘两生产者

今年5月11日,专案组根据情报反馈,主要犯罪嫌疑人刚回到窝点,意图快速转移,专案组意识到收网时机到来,9时许,公安分局联合工商部门对两窝点进行快速突查,现场抓获谢某群、谢某刚及袁某华等4名正在作业的工人,查获模具30套以及1.4万个假冒耳机包装盒成品、半成品10多万个,涉案价值高达500多万元。

经审讯,在完整的证据链面前,谢某群、谢某刚如实供述了2人为兄弟关系,利用开设手袋厂的名义,先由哥哥谢某群秘密生产,后由弟弟谢某刚秘密加工,再交由哥哥销售的犯罪事实。目前,谢某群、谢某刚2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