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的一段东莞运河简史

17.01.2016  15:40

有1200多年历史的东莞,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亦是近代开风气之先的地方,留下了大量历史深厚、意义重大的人文景观。《文化周末》报携手城记,策划《城记文化专列》,从“莞之源——东莞城市原点”西城楼出发,历时一年,行走在莞邑大地,穿梭于街头巷尾,每周深入挖掘东莞各镇街的人文和历史,记录这一座城市的记忆。同时邀请有兴趣的读者乘坐,将一路文化风景,与你分享。

站台——

东莞运河

开通于1958年5月1日,起于附城(今东莞东城区)峡口,西穿莞城、南城,至厚街石鼓水闸,连接东江南支流,全长19.5公里。第二期东江引水工程于1971年1月动工,以运河和沙田引淡渠为基础,上伸下延连接而成,全长102公里环抱半个东莞,流经13个镇区。第三期1975年运河底扩宽至35米。对东莞城区的市民而言,运河有不亚于母亲河的地位。

运河水,长又长;

运河两岸稻米香;

芭蕉甘蔗甜又大;

荔枝菠萝满山岗……

一曲《运河颂》唱尽当年华景。

运河修建之前,

由于河网众多,地形复杂多变,

东莞常常“水乡泽国”。

清代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及乾隆二十年(1755年)

东莞就曾因大雨等发生涝灾。

民国28年(1939年)8月,

石龙一带俱成泽国,

莞城附近如一片汪洋。

自宋代东莞县令李岩率众修建东江堤,

东莞人民与水患的斗争就从未间断。

1957年,莞城水浸刚退,

又被新的洪水淹没。

当时的副县长张如决定开凿运河。

1957年运河工程开工,

被发动起来的1.3万民工上阵,

叮当的敲石声与炸药的怒吼交织;

筑建200万的工程费用,

100万买建筑器材由政府支出,

100万人工费由莞城人民“以工对账”。

1958年5月1日,

东莞运河通水,万人空巷争睹盛景,

莞民摆脱了荒年,运河自此泽被后世。

起于附城(今东莞东城区)峡口,

西穿莞城、南城,

至厚街石鼓水闸,连接东江南支流,

全长19.5公里。

从城市高处望去,运河如翠带环抱东莞,

带上镶嵌了几块碧玉,是连通两岸的桥梁。

它们是卫士,是守望者,

见证了灾害之地变富饶,

见证了运河两岸的变迁。

运河承载了东莞人的记忆,

当年缺乏机械,缺乏材料,缺乏资金,

有的是锄挖肩挑,吃苦奋进。

他是当年开挖运河的一员,

早上六点,晨光初上,他出门随大队干活,

跟上万人唱歌说笑,

停歇时才感到腰酸背疼,

有时中午回不了家,一天的光阴便在工地上。

东莞人将水患变水利,

换来河水清清,

她是住在振华路的老街坊,

80年代初,她很活泼,曾在河里畅游,

曾在河里摸螺蛳、捡河蚌、钓螃蟹;

改革开放,东莞人将运河两岸变繁市,

换来十里长河流光溢彩,

华侨宾馆、运河商场伫立,

成就昔日城市格局。

如今已过半个多世纪,

往日风景不再,河水依旧流淌,

运河是守护在家的母亲,现在遭遇污染,

幸好,东莞一直在努力,

恢复运河的清新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