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梅州同乡会广东联谊感受原乡变化

29.04.2015  12:23

  中新社梅州4月28日电 题:台北梅州同乡会广东梅州联谊谈原乡变化

  作者 杨草原 蔡欣欣 林雁

  21日至28日,台北市梅州同乡会一行38人,在广东梅州联谊交流。这个平均年龄76岁的回乡参访团,在梅州5县1市2区联谊交流后,感受到了原乡的深刻变化。

  台北市梅州同乡会由生活在台北祖籍梅州的同乡组成,包括台北梅县同乡会、台北兴宁市同乡会等7个县市区的同乡会成员。同乡会的成立旨在希望与台湾本地客家人融合,弘扬客家文化,加强梅州与台湾的交流互动,使中华民族更加团结友爱。

  在梅州的8天时间里,参访团一行参访了梅州各个县市区。先后到了中国客家博物馆、平远大佛寺、蕉岭“抗日三杰”(丘逢甲、谢晋元、罗福星)故居、大埔客家民居泰安楼等景区景点。并参观了在梅州的台湾农民创业园,了解台创园企业的发展建设情况。

  台北市梅州同乡会理事长张世伟表示,这次原乡行是同乡会成员一次较大规模的交流活动,得到了当地台办部门的热情接待,也感受到原乡梅州的发展变化。

  今年85岁的张世伟祖籍梅州蕉岭,1949年只身一人去到台湾,目前还有5个兄弟姐妹生活在大陆,1996年他退休后每隔两年都会回到大陆探亲。

  提及十几年间来回, 张世伟感受到了原乡以及两岸交流的深刻变化。他表示最明显的就是以前回来都要转道香港,后来转厦门、广州,现在从台湾坐飞机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梅州。

  参访团成员广东五华旅台同乡会理事长魏保章也表示,这些年来深刻地感受到原乡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回来我都大包小包地给亲朋带东西,现在是他们大包小包地让我带回台湾去。”魏保章说。

  今年84岁的魏保章1946和两个兄弟去到台湾,父母留在大陆。在1987年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就马上回到了梅州。目前魏保章每年的清明和重阳节前后都会回来祖籍地五华小住一下。“这里有很多记忆,生活得也舒服。”魏保章表示。

  92岁的参访团成员谢羣新是团队中年龄最大的,他在1951年随家人由香港去到台湾,祖籍梅县。谢羣新说目前在大陆已没有亲人,但还是想回来看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变化。谢羣新表示上次回来是4年前,参加河源举办的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后转道梅州。

  梅州是客家人的聚集地,也是重要的“台胞之乡”,据不完全统计,台湾500万客家人中,有180万人祖籍梅州。2011年6月,梅州被国台办授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3年12月在两岸客家同胞的努力下梅州台湾正式通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