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3338台(套)科研设备,东莞打造科研“共享超市”

25.11.2020  03:27

11月24日,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启动仪式成功举行,共享平台的建立运行标志着东莞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开放共享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东莞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重要助力。

49家单位共3338台(套)科研仪器设备

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采用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市场化运作原则,搭建政府与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桥梁,开展多层次的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为东莞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提供共享服务。

该平台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仪器查询、预约、使用、管理等一系列业务流程,使科研仪器共享管理工作更加智能、开放、科学,相关企业机构等可登录平台网站(https://dgstb.dg.gov.cn/dgyqgx)进行详细了解。

■共享平台网站

目前,平台已完成系统开发及科研仪器设备前期数据采集工作,汇集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等49个单位,共计3338台(套)科研仪器设备,涵盖生物医药、电子电气、化学化工、机械等21个行业领域,包括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大型热真空试验系统、MRI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工业CT等一批高精尖仪器。

平台的建立运营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早在今年9月,东莞市便出台了《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暂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通过财政拨款购买的单台(套)原值在2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和实验、分析、检验检测、试验设备,原则上应在全市共享服务平台上开放共享,而共享平台也将按照“共享共用、有偿使用、绩效评价”的原则,加强仪器设备运行管理、使用效益和责任考评。

我们首批投入共享平台的仪器设备有56台(套),价值达1503万元。” 首批科研仪器共享重点管理单位之一,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李锋丽告诉记者,早前研究院便梳理了相关科研仪器设备信息,得益于东莞市政府给予的平台和政策支持,研究院能够继续推进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同时也能够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企业等的交流合作。

从科研设备到科技全要素活力激发

■仪式现场

立足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依托国家级战略平台中众多发展资源,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将不仅仅是对科研设备的共享,还将是对科研资源潜能的充分释放,学术交流和学科交叉的增进,科技发展全要素活力的激发。

从根本上来说,仪器设备其实只是物质硬件优势,但是设备能够发挥怎样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设备进行创新性研究,如何为科技发展提供更好的、定制性、开发性的服务,我认为这是更重要的。”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副台长胡伟告诉记者,共享平台将不仅仅是仪器设备的共享,还将是人力、智力等众多科技发展要素的投入。

比如说你没有检测方法、没有相关质量检测标准,那么实验室可以和你一起开发技术,开展开创性的工作,甚至针对项目研究需求,研发设备相关配件,共同改进升级仪器设备。”胡伟解释道。

据悉,作为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建有仪器共享平台,其公共技术平台计划投资6亿元,目前已经到位和签订合同投入共享平台、对外开放的仪器设备超70台(套),价值超2亿元,未来还将采购更多科研仪器设备并对外开放。

我们接下来将做好校内共享平台建设,把仪器设备资源进行统筹梳理,并纳入东莞市的共享平台,同时完善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指导等,并计划分批投入更多仪器设备加入共享平台。” 科研仪器共享重点管理单位之一,广东医科大学科研平台林鸿程告诉记者,共享平台推动仪器设备向社会企业等机构开放的同时,也将为校内教师学生进行科研提供更强、更广泛的渠道助力。

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希望平台预约更加方便,测定结果反馈更快,方便我们科研实验的进行,同时在未来,借助于共享平台,也希望能够实现科研数据共享。” 东莞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高园园充满期望地向记者表示。

■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战略签约

文字/吴鑫 唐卓

摄影/松山湖融媒体中心供图视频/无

编辑/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