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台山华侨伍连德:成功控制东北鼠疫

02.08.2014  10:08

哈尔滨伍连德纪念馆。

成功控制东北鼠疫

  民国台山华侨伍连德:

  成功控制东北鼠疫

  文:卜松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保障街140号,是一座红色墙体的典型俄罗斯风格的二层砖木建筑。走进这座737平方米的建筑里,会看到每层有6个房间,陈列着104件展品,包括勋章、纪念展以及一本医学史上的重要著作《鼠疫概论》。这就是上世纪初东北鼠疫大流行中,仅用4个月时间便成功控制疫情的中国防疫学奠基人、广东台山华侨伍连德的纪念馆。

  伍连德祖籍广东新宁(今台山),1879年出生于槟榔屿。伍连德的父亲叫伍祺学,早年只身从广东来到马来西亚谋生,开了一家金铺。由于成绩突出,伍连德15 岁便获得英国女王奖学金名额, 进入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学医,取得医学学士学位。1903 年, 他以有关破伤风菌的论文, 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次年,他回到马来西亚,开业行医。因为伍连德宣传抵制鸦片,开罪了英国政府与当地鸦片商人, 遭到陷害,于1906年回到中国。1907 年,伍连德应袁世凯之聘,就职于北洋军医处。

  1910年末,东北肺鼠疫大流行,伍连德受任全权总医官,深入疫区傅家甸。傅家甸在当时是著名的皮毛集散地, 最多时能有超过1 万名旱獭皮毛商人聚集。伍连德发现鼠疫带菌者多为这些皮毛商人, 于是开始怀疑鼠疫的疫源来自于旱獭。三天后,他秘密解剖了一个嫁给中国人的日本女人的尸体。这也被认为是东北历史上第一次人体解剖。伍连德从标本里发现了鼠疫杆菌, 这使他认识到此次流行的是肺鼠疫,而非以往的腺鼠疫,同时也初步确定了肺鼠疫的动物疫源是旱獭。伍连德当机立断在傅家甸建立医院及隔离营, 并寻求与日本及俄国进行合作,共同抗击鼠疫。

  4个月后,那场噬杀了6万生灵的传染病终被扑灭。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有效控制大规模传染病的纪录。因在东北防疫工作中立下的功勋,伍连德荣获清廷特赏“医科进士”,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例。东北鼠疫的成功防控,使伍连德跻身世界一流医学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