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台湾义勇队纪念馆:方寸天地间的台胞抗战史

03.09.2014  21:57

台湾义勇队创始人李友邦雕像奚金燕摄

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奚金燕摄

处于商业圈之中的酒巷坊84号奚金燕摄

  中新网金华9月3日电(见习记者 奚金燕)在浙江金华繁华的商业圈里,坐落着一处幽静的院落。上个世纪30年代,由台湾同胞组成,直接参加祖国抗战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抗日队伍——台湾义勇队就是在此成立。

  时光流转,旧址被修缮成了纪念馆,成为了国内仅存的唯一的台湾同胞参与祖国抗战的历史见证。而曾经的战火纷飞、群情激昂,也早已沉淀在一卷卷文书、一件件物什之中,静静地躺在馆里,向今人诉说着那段不朽的历史。

   前世:台湾人民活的抗战史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的金华城,秋雨不歇。

  早上9时许,金华古子城内人迹稀少,雨雾间突然出现了四位银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撑着雨伞,步履蹒跚,边走边向路边的店家打听:酒巷坊84号。循着一段青石板路,踱过几家酒坊,老人们终于叩开了酒坊84号院落的门。

  “他们是今天开馆后迎来的第一批客人。”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工作人员蒋惠兰告诉记者,这几位老人都是永康人,特地赶在今天前来参观,为的就是缅怀那段抗战历史。由于雨势太大,纪念馆位置太偏,四位老人花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找到。

  走进台湾义勇队纪念馆,白墙黛瓦,绿影幢幢,不足200平方米的地方被分割成了四个居室。就是在这样的方寸之地,台湾人民谱写出了一段令人心酸又慷慨悲壮的抗日史。

  1939年2月22日,台湾义勇队在金华酒坊巷18号(现84号)成立。台湾义勇队是抗战时期由台湾同胞组成,直接参加祖国抗战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抗日队伍,其创始人就是著名台籍抗日将领李友邦。

  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通过对敌政治斗争、抗日宣传、医疗救护、报国生产等工作,为祖国抗日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谈起那段历史,最让老一辈金华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台湾医生”了。

  蒋惠兰介绍道,当时由于义勇队医疗人员多,李友邦就将酒坊巷84号就被改成了医疗所,医治伤病军民。义勇队队员们既当医生,又做对敌政治工作,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台湾医生”。直到现在,还有曾接受过义勇队救治的老人专门找到蒋惠兰,跟她讲述台湾医生的点点滴滴……

  1942年5月,金华沦陷,台湾义勇队南撤至福建龙岩,当时,义勇队的队伍已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壮大到了400多人。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义勇队分批从厦门回到台湾。一九四六年二月,“台湾义勇队”遭台湾当局解散。

   今生: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感铭刻

  每一处旧址,都是一座丰碑。为了铭记历史,在台湾同胞的强烈要求下,金华市政府于2006年4月,在台湾义勇队成立的旧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建立了“台湾义勇队纪念馆”。马英九为该馆题写馆名,此外还有汪道涵题词“台湾义勇队在金华”,连战题词“同源同祖同文,连山连水连心”等。

  走进纪念馆,凝视着一幅幅当年台湾义勇队员战斗、工作的图片,仿佛又看到了那一个个奔走呼号的身影从历史深处的烟云中走来。

  蒋惠兰今年68岁了,在纪念馆担任解说6年了。在蒋惠兰的记忆中,每年清明前后,台湾义勇队队员、台湾少年团主任指导员的黄一中先生都会携家眷前来,“去年,老先生身体不好了,坐着轮椅也还是过来……”曾经的踌躇少年如今成了耄耋老人,却依旧不改初衷,每年都会在这里唱起少年团团歌,缅怀着李友邦将军。

  据了解,每年,台湾义勇队纪念馆都要接待5000多参观者,其中不乏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的客人。2007年,纪念馆成了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常有当地和台湾的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感受义勇队的爱国精神。对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蒋惠兰都会邀请他们在题册上写下留言。如今,这本题册已经被写的满满当当。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前,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台湾义勇队纪念馆暨台湾义勇队成立旧址也成功入选,成为了名录中唯一的涉台抗日遗迹。

  “铭记历史,不忘先人。”台湾义勇队纪念馆馆长胡福云认为,战火年代的记忆只能通过老照片去寻找,而义勇队员身上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是历久弥新,永不褪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