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写真)捷运空间:地铁站里的“艺术馆”

14.10.2014  17:12

  中新社台北10月14日电 题:捷运空间:地铁站里的“艺术馆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陈立宇

  捷运,是如今台北大都市贯连南北东西的交通大“动脉”。

  台北的“捷运”空间,与大陆许多城市深藏地底的“地铁”有诸多不同。

  走入地下车站,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捷运地图:棕、红、橘、黄、绿、蓝6条错综交叉线路中设102个站,几乎串联台北所有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格局四方的银色车站,被打造成一座座风格迥异、融入文史元素的“艺术馆”。

  台北车站,捷运板南线、淡水线汇集交叉点,接入台湾高铁、“普悠玛”,是全台运量最大的车站,行人熙熙攘攘。车站设有诚品书店以及美味小吃、琳琅百货,应有尽有。

  在台北车站,当地人把台湾文化“地标”——台北故宫博物院“搬到这里”:站内公共走廊,独辟出“袖珍版”博物院,“翠玉白菜”巨幅海报引人注目。

  馆院办过的“乾隆艺术盛宴”真迹展,在站内变为复制品展,但丝毫不影响其艺术表现:或嵌入墙壁、或单列展柜的玻璃橱窗中,展陈着白瓷婴儿枕、青瓷水仙盆、宝石红釉僧帽壶等复制品。不少路人驻足细赏。

  岛式月台中,矗立着一尊三米高、手拈莲花的“莲花持”铜像。“‘手’书写了地缘历史与人文,‘穿梭空间’的五指旋动,飞扬摇曳,韵律绵延,在‘生命的流动’中,依归清净……”创作者李光裕,在铭牌上这样解释铜像内涵。

  忠孝敦化站与相邻忠孝复兴站之间,有宽阔的地道相通。地面之上,即为当地最繁华的“东区”,是年轻人“最爱去之地”。

  走进忠孝敦化站,从东至西,广场从“第七”标号至“第一”。错落的红灯笼吸顶,绿色矮凳点缀着广场,供人休憩。

  “城四走廊”中展示着台北建筑木雕,从台北世贸中心、新光摩天大楼等现代“地标”,到“马英九办公室”、“公卖局”、龙山寺、北城门等“古早”建筑,串起城市发展轨迹。

  中山站、中正纪念堂站、台北车站、忠孝复兴站均设有艺文廊,艺术概念直接融入车站本体。

  在忠孝复兴站南、北两侧艺文廊,散发着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长达数十米的通道墙壁上,密密麻麻挂满“口足画家”的画作。这些画家不幸失去双手,用口衔、趾夹彩笔的方式,描绘他们眼中的春、夏、秋、冬。

  搭上白身蓝底、“蛇身”逶迤的捷运列车,一路向北,便抵达淡水站。

  淡水曾坐拥全台第一大港,是早年外界进入台北的门户,也是西方文明在台湾北部散播的起点。16世纪荷兰人掌握西方海权,为防中日贸易路线被西班牙截断,他们驱逐占领台湾的西班牙人,重新筑城,其古迹留存至今,即“淡水红毛城”。

  淡水站外观与红毛城颇有几分形似:朱红色瓦砾砖墙、低矮门楼拱洞、开口圆形窗体……整座车站古朴端庄。一些民间艺人在站内围拢,安静地为游人临摹素描、制作手工艺品。

  进站出站,与艺术相遇、离别;走走停停,洞见奥妙、变迁。台北捷运102个站,无论身处哪一站,都能找到“对话”城市的小小切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