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台湾民谣女孩北京求学:找寻不同的诗意

26.01.2015  16:09

  中新社北京1月26日电 题:“90后”台湾民谣女孩北京求学:找寻不同的诗意

  作者 杨喆

  长发,黑衣,身材娇小,背着显得很大的吉他穿过北京的胡同赶往演出现场,来自台湾的“90后”女孩张心柔并不显眼。在她看来,民谣就是在行走中找寻不同的诗意,这也是她来北京的初衷。

  张心柔从小学习音乐,19岁起写诗、谱曲、唱歌,2012年便开始发行专辑,在音乐中她关注大自然和人们身边的故事。

  张心柔的祖父来自福建闽侯,1947年迁到台湾定居,这让她从小就对大陆充满好奇。和很多同龄人不同,她并不热衷逛街,闲暇时,她常会去逛书店,从书上的简体字了解大陆,从此便决心来大陆读书。

  2014年秋天,通过交流生项目,张心柔来到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读书一学期,修“拉丁语和古希腊语文学”课程,除去上课和自修,其余时间她便都扑在三件事上:音乐、诗歌和行走。

  一个学期的时间不长,因此,她格外珍惜。在北京的第一周,张心柔就去三个民谣演出现场听歌,并认识了一些大陆民谣艺人。在朋友的介绍下,10月她便开始了在北京的第一次演唱,此后,在北京著名的南锣鼓巷经常可以看到她背着吉他演出的身影。“没想到这里的听众能这么快接受我,并热情地给我回馈和互动,很像我在台湾南部时演出的感受。

  台湾南部,同张心柔颇有渊源,她的母亲便是来自那里的少数民族。在她眼中,那里的音乐淳朴、自然,也成为她音乐中重要的元素。

  在校园,除了读书,张心柔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大家在一起聊青春,聊诗歌。“我很喜欢大陆的几位当代诗人,和大陆的写诗的学生交流也总会给我带来不同的体验。

  11月,张心柔参加人民大学“两岸三地大学生音乐节”,成为现场观众票选而成的“人气王”,让她小有成就感。“看来我在这很有发展潜力。

  在社交网络上,张心柔如此介绍自己“诗人+民谣歌手+流浪=吟游诗人”。来到大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大陆的广阔,在北京读书短短的一个学期里,张心柔的足迹已经到过西安、哈尔滨、南京等许多城市。

  “记得在内蒙古,我第一次见到一望无际的草原,马头琴声响起,我发觉自己才真正理解了那里的音乐。有时候,只有站在那里,才能理解那里的诗意,如果只是身在家乡,是绝对不能体会到的。”张心柔说。

  近几年,两岸在民谣领域交流逐渐热络,歌手往来频繁。2012年,周云蓬、小河、万晓利等大陆歌手在台湾举办“大陆新民谣宝岛放歌会”,成为大陆民谣音乐人在台湾的一次集体亮相。

  作为成长于两岸民谣交流逐渐热络时期的台湾年轻一代,出生于1990年的张心柔也借这些机会逐渐接触到来自对岸的音乐,其中风格上的差异令她心驰神往。“台湾基本是海岛的文化,那里的民谣活泼、乐天、开放;而大陆民谣内敛、含蓄,有很深刻的东西在其中。

  在北京求学过程中,对大陆充满好奇的她发觉,这里的人友善、热情,也喜欢将台湾作为自己旅行的目的地。“在这里的生活比我想象中顺利很多,我遇到很多很好的人。尤其是和同龄人在一起很开心,让我有些舍不得离开。

  生活中的点滴体验,都被她发表在社交网络上,向朋友们介绍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大陆。

  “有不少朋友开始计划来大陆走走,鼓励我写攻略呢。”张心柔笑着说。

  学期结束,张心柔将回到台北,一年后,她就将毕业。如今,这个“90后”女孩已在考虑毕业后尝试来大陆发展。“大陆是一个广阔的地方,有太多地方可以去,有太多音乐可以去体验,所以这次肯定是暂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