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台湾社会冷对光复日 缘由国族认同的断裂
台湾《中国时报》24日文章,原题《台湾光复 重新建构国族认同》,全文摘编如下:
“台湾光复”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划时代大事,也是台湾主体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台湾社会对“台湾光复日”总是相当冷漠。此一现象缘由是台湾社会“国族认同”的撕裂,其源头是我们历史记忆的断裂。
对此,论者不乏认是因近20年来李、扁的学校历史教育所致。惟目前台湾社会中高龄层民众也同样的冷漠,他们年少在学校时是接受当局高强度“大中国主义”的历史教化,故其国族认同异化是在离校后所谓“终生学习”阶段。
回首国民党政府迁台,蒋介石父子略输文采,第一代外省高官陷于去国怀乡与反攻大陆思维,执政时国族教化流于八股,不是将郑成功反清复明简单化,就是将日据末期以“皇民化”一语略视,形同抹煞上一代本省民众的记忆,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则因事涉执政,严禁谈论,致使当局的历史论述断裂失真。及至戒严晚期,当局治理松动。“分离主义基本教义派”以台湾主体为名,选择性的连结上一代本省民众生活经验,扭曲建构所谓“日本殖民统治肯定论”的反论述,当局无力抗衡,其历史话语权逐遭下架,执政40年的国族教化影响一溃千里。
日据殖民时期是残酷歧视统治的50年,但因当局论述未能与其治下的这块土地连结,使民众不乏以个人生活经验覆盖国族历史记忆,抨击当局“扭曲历史”。就以日据末期日本当局大肆摧残中国宗教为例,台南知名某君就认为“到了战争末期,日本人也不破坏庙寺,只是禁止如乩童般的迷信行为”,并对日本殖民50年诸多“赞许”,甚至“感谢当时的日本人”。
惟历史真相是,日本当局认为台湾寺庙内所供奉的神,全都是中国神。因此,日据末期日本殖民政府乃以寺庙整理为名,在台湾大肆摧毁寺庙。据台湾“总督府”的调查,1936年台湾有寺庙3403座,1942年减少31.6%,其中捣毁361座、移供他用819座、烧毁或捣毁神像13726座,故遭台湾民众极力反弹。
事实上,台湾光复时台湾全岛热烈欢迎台湾回归祖国,日本记者伊藤金次郎描述当时台湾“民众是不分昼夜地狂欢不已”“普天欢腾到浑然忘我的程度”。因此,如果“日本殖民统治肯定论”是历史正确,则诚如学者陈翠莲博士反思,“那么,日本战败时台湾人为何不是与日人同悲,却有相当多的人感到兴奋激动,庆幸能够脱离日本殖民压迫。……反而欢迎同族大国的统治”。换言之,当时的民众并未“感谢日本殖民统治”。
今天,两岸虽已进入大交流时代,但两岸民众在近现代的国族历史记忆仍多所断裂,即使1945年两岸曾共同走过的“台湾光复”亦然。故我们应携手以真历史反映我们与这块土地的连结,弥补历史记忆的断裂;以真历史充实“台湾光复”的内涵,赋予“台湾光复”新国族认同的时代意义,为两岸“和平统一”累积条件。(作者戚嘉林为台湾大学教授、《祖国文摘》发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