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资深媒体人撰文劝蔡英文:勿使台湾万劫不复
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刊发岛内资深媒体人文章——《我所认识的蔡英文》。作者以自己的亲历亲闻剖析蔡英文真实的性格特征与思想理念,并指出时至今日,蔡英文仍只用语意含混的“维持现状”回应“九二共识”,就怕“现状”一旦崩解,出现地动山摇的局面,盼望蔡能为2300万台湾的生民立命,为台湾的万世开太平,勿陷他们于万劫不复之地。
文章摘编如下:
本来我对蔡英文毫无认识,甚至不知她的存在,真正引起我对她注意的是已故的前“美国在台协会”会长李洁明,因为有一次李洁明和我谈起李登辉时,特别提到蔡英文。李洁明对蔡英文的形容,予我深刻的印象,他说;“那个小女人,是个非常坚决的‘台独’信仰者”。(That little woman is a very determined TIM believer.)起先我还有些将信将疑,但经过多年的观察,不得不佩服李洁明的犀利和先见之明。
我和蔡英文没有任何私交,也从来没有过互动,我对她的认识,仅限于职业性的采访过程中对她的观察。首先,她的冷静让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我几乎从没看到她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她既不会动怒,也不会开怀大笑,我不知她是天性如此,还是后天经由抑制养成的习惯。总之,这样冷静,是一般常人所做不到的。
第二,我发现她似乎永远和人保持距离。譬如,我见过她许多次,也同桌吃过饭,可是我和她从来没有过任何私人的交谈和寒暄,连说声Hi或Hello都没有过。
假如我们在路上不期而遇,她对我完全视而不见,我是不会感到意外的。这一点,她和我所认识的其他民进党人非常的不同。在陈水扁执政时期曾经担任过“驻美副代表”的李应元和蔡明宪虽然也都是百分之百的“台独”信仰者,但他们都能和我进行有意义的谈话乃至辩论,而不伤和气;至于前“驻美代表”吴钊燮,任上几乎每个月都单独和我见面餐叙、交换意见,即使他卸任后也仍和我保持联系,我们的关系有点像哥儿们(buddy),希望这段透露不至影响他在新当局的宦途,或有洪奇昌的遭遇。
也许蔡英文对我有戒心,故意和我保持距离,以策安全。这事出有因,多年前她在华盛顿的传统 基金 会演讲,由于她有伦敦政经学院博士的金字招牌,连大陆记者都慕名听讲并采访。我在她演讲过后,问了几个稍嫌尖锐的问题,可能使她心里不是很舒服,从此对我树起一把保护伞。
她对别人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举例说吧,常在《中国时报》发表文章的杨力宇教授就对蔡赞不绝口,说她如何理性、务实,在陆委会主委任内实现了金(门)厦(门)两个口岸之间的“三通”可证明她绝非一成不变的基本教义派“台独”。蔡一度邀请杨成为民进党的终身党员,感于蔡的真诚,杨曾为之心动,不过为了保持他无党无派的超然学人地位,还是婉言谢绝了。
杨力宇对于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当然有所寄望,可是在蔡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使两岸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变量,杨不但失望也很忧心,以前对蔡的评价也动摇了。蔡不是说“台独”是台湾年轻世代的天然成分吗?与其说蔡的话在指台湾的年轻世代,不如说她是现身说法。“台独”不仅是她的天然成分,也可说是她的DNA。
蔡英文面对大陆一再要求她对“九二共识”表态却依旧不动如山,反要大陆展现更多的善意。我只能说她的“台独”信念坚如盘石,大有“吾心信其可行,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之概。
“台独”的试金石是能否说纯正的“台语”(闽南话),基本教义派的“台独”如过世的蔡同荣,是绝对不讲北京话的,可是蔡英文的北京话远比“台语”好,可见她受中华文化影响之深,所以我仍对她抱有一线希望。事实上,她去年6月间来华盛顿应试并做公开的演讲,我当时已看好她,认为她有“总统”相,也非常希望她当选后,能成为“台湾的尼克松”,但得到的只是语意含混的“维持现状”,直到现在依然如此,怕只怕现状崩解,出现地动山摇的局面。
衷心盼望蔡英文能为2300万台湾的生民立命,为台湾的万世开太平,勿陷他们于万劫不复之地。(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