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写真:“无壳蜗牛”的烦恼
房价高涨不落,是许多都市年轻族群挥之不去的烦恼,台北也不例外,“无壳蜗牛”的生活令青年倍感压力。
高中教师:我想有个家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35岁的黄益中见到记者时说,潘美辰的歌就是他的心声。
台湾政治大学硕士毕业的黄益中在台北打拼了10年,目前在一所公立高中任教。“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工作,但存钱的速度永远追不上房价的高涨。”黄益中说,比起刚入职场的人,工作多年的他收入并不低,但台北市房价连涨超过10年,买房难上加难。
根据台湾“营建署”公布的2014年最新“房价所得比”指标,台北市购房痛苦指数为14.6倍,也就是说必须14年不吃不喝才能实现在台北买房。
记者台北走访一些房产中介公司,发现推出的二手房总价大多在2000万元(新台币,下同)以上。最贵的当属居住环境较好的大安区和繁华商圈聚集的信义区,普通的房子每坪(1坪约3.3平方米)也要约100万元左右,最便宜的是台北边缘的北投区和文山区,价格是大安区的三分之二,但交通多有不便。
黄益中说,台北市仁爱路一知名豪宅2002年开售时是一坪70万元,现在已飙涨至1坪290万元。其他普通住宅也基本上翻了一倍,但台湾民众的薪资水平10多年却没有明显增加。
“没有啃老,单凭个人力量根本无法在台北买房。”黄益中说,“这实在令人很灰心。”
律师:事业努力还需栖身之所
31岁的晓冰(应采访对象要求使用化名)是台湾大学法律系硕士,从事高收入的律师职业已有3年。“有栖身之所,才有心力在事业上努力。为了住房,我一直在辛苦打拼。”她说。
晓冰和丈夫目前在台北市万华区租房,每天搭捷运上下班。夫妻俩人均是台大高学历,家庭总收入年逾150万元,育有一个小孩。“工作几年虽然首期款可以凑出来,但还贷要占掉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还是觉得有压力。”晓冰说。
晓冰说,台湾家庭孩子多,父母不可能在经济上给予资助。“无法啃老,只能靠我们自己的双手立足台北。”
未来是继续租房还是考虑买房?晓冰说,华人社会还是崇尚“居者有其屋”观念。“缴了20年房租,最后房子还是房东的。买房虽然房贷较高,但20年后,房子是自己的,也踏实很多。”她说,自己还在“与房产竞逐的旅程中”。
晓冰认为,台湾的房产政策出现了很大问题,住房持有税较低,导致富人囤积房产,穷人“无处立锥”。当局迫切需要改革房产税制,杜绝投机炒作,维护居住正义。“台北房价如果再不治理,会损害年轻人的打拼积极性。”
低收入青年:看不到未来
33岁的赖岳玄在台北租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大学开始就一直租房,15年来换了9次房。
赖岳玄夫妇育有两个幼儿,但两人加起来的月薪才7万元,每月的房租要花费1.6万元。他说,虽然自己是硕士毕业,但从事民间社会福利基金会的工作,8年来薪水没有明显上涨,房价却一路高歌。
3年前,因为结婚,他到处寻房,最终发现微薄的薪水面对高涨的房价是那么“不堪一击”。他焦虑、痛苦,甚至愤怒。“现在,我对买房已经不报什么指望了。”他说,“也许还要再等10年,房价下跌时,才会拥有自己的家。”
赖岳玄坦言,其实自己的境遇还不算最糟。在台北,目前有不少年轻人在薪资有限又想存钱的情况下,选择委身租金较低的“雅房”(指群租房)。一些房东把房子隔成好几间分租,每间房仅1坪左右,价钱在3000元左右。“不少人每月缴完房租,再扣掉生活开销就所剩无几了。”赖岳玄说,虽然这些“雅房”离市中心较近,但安全堪忧。
20岁的吴恩对记者表示,因学历不高,他每月的薪水还不到22000元,原本每月租房要花费6000多元,现在改租3000元租金的“雅房”。“我大概一辈子买不起房子,觉得看不到未来。”他说。(记者杜斌 陈键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