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连“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台商带来新一轮发展东风

03.06.2019  08:31

■市民逛台博会选购产品 资料图 郑家雄 摄

外销一直是台升家具发展的重点,但这几年大陆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让我个人非常心动。”台升集团董事长郭山辉对记者说,现在是全面进入大陆市场的最好时机。

6月3日至5日,广东将举办“台商一起来,融入大湾区”活动。活动期间,代表团将到东莞实地考察。在此之际,本报记者联合东莞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对东莞一些台商进行了走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东莞积极引导和推动台企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吸引台湾青年来莞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台企总数较为平稳,甚至出现小幅增长,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东莞台商也是难得的发展东风。市台协会长蔡俊宏说:“我们当年从台湾过来大陆是第二春,现在是我们在东莞的第三春。

■往届台博会上展出的无人机 资料图 郑志波 摄

不减反增

东莞台企数量和实际投资额列全省首位

东莞是全国对台工作的重点城市,是台商最早进入、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翟所领和许多台商一样,把产业从印尼一带迁到东莞。台商到莞时正值青年,他们把人生的黄金时期贡献在了东莞。

大家在这段时间,创造了自己的春天。我们都知道饮水思源,感激东莞这片土地给了我们机会,去创造自己的事业,大家都想回馈这片土地,也很眷恋。”翟所领说,许多老一辈台商对东莞都有很深厚的感情。

台商几十年来一直在全世界各地投资,有人批评我们是在游牧,哪里有水草就哪里去,但在东莞的投资不同。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印尼投资,我们离开印尼的时候全部业务几乎都搬迁了。”翟所领说,“但在东莞不一样,即使东莞台商把一部分产能搬到东南亚,也会保留一部分功能在东莞,有的留下总部,有的留下设计中心,总会留下一些东西。

往届台博会现场 全媒体记者 郑家雄 摄

近年“台商撤离东莞”的传言不时传出,可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东莞台企并未减少,相反还在持续增加。

东莞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向本报记者透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东莞全市正在经营的台资企业一共有3780家。这一数据在2018年三季度为3722家,2016年11月为3438家——近2年来,东莞的台资企业增加了300多家。

东莞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提供的资料还显示,我市台企总数较为平稳。近六年,我市台资企业数量一直稳定在3400家以上。台资企业在莞投资主要从事制造业且以高新技术制造业为主,电子及通信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占台资企业总数的53.8%。各行业产业链条比较完整,产业配套较为完善。

数据显示,我市台资企业数量和实际投资额均列全省首位。截至2018年底,我市台资企业有3780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28.7%,数量超过广州、深圳,约占全省的25%。截至2018年底,我市吸收台湾合同外资212.9亿美元,占全市22.4%,累计吸收台湾实际外资200.3亿美元,占全市的25.7%。

留下的台商在做什么?新增的台商来自哪些地方?

东莞台商大厦(环球经贸中心) 全媒体记者 程永强 摄

奋力转型

台资大企业保持良好经济效益

最近一年来,台升国际集团董事长秘书邱敏哲在微信发朋友圈渐渐变得频繁,有时甚至为台升旗下自主品牌的特卖会吆喝。他朋友圈内容都指向一个信息:台升家具转型,转向大陆市场。

2018年刚开春,“停产风波”让台升处在风口浪尖。台升集团董事长郭山辉在去年1月接受东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暂时的停产只是为了转型升级。”该公司同时对外发布“2018一号工程”,将原本外销的美国品牌“雷格西”(Legacy Classic)引入大陆市场,这也标志着东莞生产基地将全面转向内销市场。

位于大岭山镇的台升家具有限公司 全媒体记者 郑志波 摄

台升家具一直是东莞甚至全国出口家具的一张名片。创始人郭山辉是中国家居领域的元老级人物,也是全国台企联荣誉会长,曾连任全国台企联两届会长,担任过东莞市台商企业协会会长。无论是台升还是郭山辉本人,他们的举动对东莞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如台升一样,不少台企正加快从单纯的组装加工转向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甚至是自创品牌“闯内销”转型。

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台商独资企业,现有工人3000人。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内饰件,重要客户是丰田、本田、日产。该公司总顾问钟永隆介绍,公司每年投入营业额的10%至15%进行自动化改造,目前公司的自动化率达到了30%至40%,重复、单调、劳力密集的工序已经被机器人取代,未来希望达到50%至60%的自动化率。

而专注于婴幼童用品生产销售的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也逐渐让欧美人民改变了对“东莞制造”的印象——其自主品牌“JOIE”在英国婴幼童用品市场的占有率排第一位。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宋志钊对东莞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今年一季度销售增长18%,目前正在清溪兴建第四间工厂,将建设高端自动化仓储厂房、自动化生产车间。

东莞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的统计数据也显示,目前全市拥有自主品牌的台资企业超过600家,累计注册商标(品牌)3200多个。2008年以来,台资企业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336个,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的36.5%。出口300强台企基本上实现“设计+生产”的运作模式,ODM(委托设计)+OBM(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占比超过75%。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市台资大企业也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富强电子、富港电子、明门(中国)幼童用品以及信易电热机械公司等12家台资企业被列入市倍增计划,徐记食品有限公司等57家台资企业被列入镇街“倍增计划”。

客商参观台升家具新品 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 郑志波 摄

青出于蓝

众多青年台商争做“创一代

初夏季节,东莞东城的广东33小镇创意园区里,“80后”台湾人简雅婷和她的双胞胎妹妹简雅萍,偎依在简小千婚纱店的沙发里,沐浴着下午的阳光,为客人缝改礼服。那是她们2017年创建的一家意式餐厅&婚纱店,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已经成为该园区附近知名的“网红店”。

简家胞姐妹,人称简氏千金,是一对普通的台企二代接班人。但姐妹俩不希望被别人称作“软二代”。简雅婷和妹妹简雅萍在台湾读企业管理专业,2008年,姐妹大学毕业,充满干劲,内心澎湃,欲到父母一手创立的金龙工艺厂大展拳脚。然而,十年之后却“自立门户”创业。“从卖礼品到卖礼服,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感谢东莞让我圆梦。”简雅婷说。

父亲不介意我们‘跳槽’,并出席了我们的剪彩仪式,最近还经常在朋友圈里晒我们。”简雅萍说。从当初对姐妹俩创业的质疑到后面肯定,简氏千金已经成为父亲的骄傲。

有个性,受过良好教育,80后,注重圈子,这是本报记者接触的几位台商二代中的共同特征。恰巧的是,这批台二代接班的时间都在2008年前后。这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当年台商们一路披荆斩棘扛住了金融危机,一群年轻的台二代又背负着各种希望上路了。

这些人中,有的继续坚守着父母的产业,在品牌、营销上锐意创新,有的另谋出路转型成为了“创一代”。

往届台博会上的台湾青年创新创业馆 全媒体记者 郑志波 摄

不仅如此,随着东莞台协青年委员会(台青会)、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东莞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青创中心)等平台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到东莞。在最近一年里,这些组织机构策划了多场台湾青年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活动,以吸引东莞和国内的投资者。也因为来莞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台商在大陆的知名展会“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从2015年开始就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展区,为台湾创业青年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

翟容迪便是新来东莞创业的青年台商之一。在台湾读完大学后,他和同为医生的林易瑨来到东莞合伙创业。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后,他们所创立的希勒康生物科技专注于水产养殖业,把医学院所学应用在水产养殖业方面,不使用任何抗生素和有毒化学剂的前提下提升产量。

几年时间,希勒康已经在东莞、中山及河源三地与当地的水产养殖户展开合作并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在2018年1月举行的“2017松湖杯”决赛中,翟容迪的项目从13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企业组第二名。

在东莞,像翟容迪这样创业的台湾青年还有不少。据统计,位于松山湖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已储备139个青创项目,其中已完成落户注册的101家。青创中心已入驻18个台湾创业团队,台湾青年创业初步形成集聚效应。

东莞台心医院 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 郑琳东 摄

乘势而上

台商在莞发展获全方位支持

台升在大陆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外销一直是公司发展的重点,但这几年大陆的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推出,让我个人非常心动。”郭山辉对记者说。以台升的制造能力和品牌沉淀,现在是全面进入大陆市场的最好时机。“大陆的发展速度很快,所以台升的反应一定要快。于是公司决定把东莞的生产基地量身打造成一个全新的内销生产基地。

过去二十多年来,郭山辉见证了东莞从交通不便、水田相连的地级市变成高楼、厂房密布、交通发达的世界制造业基地。以他为代表的第一代东莞台商,也从年轻力壮变为两鬓斑白。在近十年里,郭山辉的商业版图已经扩至医疗、商业地产等方面,东莞台心医院、东莞台商大厦(环球经贸中心)都出自他的手笔。而这些领域,是许多年前台商不敢想的投资领域。

如今,老一辈创业的种子长成了参天古木,根已深扎在东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东莞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对东莞的台商而言也是极为难得的发展东风。今年3月1日举行的东莞台商协会2019年春茗酒会,主题便是“携手台港澳,追梦大湾区”。

东莞市台商协会会长蔡俊宏表示,从去年开始,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台商和台青希望参与到大湾区建设中来,粤港澳大湾区为台企提供创新的动能。“如果说我们当年从台湾过来大陆是第二春,那现在是我们在东莞的第三春。”蔡俊宏说。

东莞台心医院(资料图片)全媒体记者 郑琳东 摄

翟所领认为,虽然东莞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台企选择了内迁或者把部分生产线搬到东南亚,但处于大湾区的东莞对台商来说依然具备优势。“东莞台商客户的来源,绝大多数在香港。如果跑到印度去,客户到厂里看的机会就很少了。莞港商贸之间的往来很方便,现在也有高铁了,当天来回也没问题。”他说,东莞的供应链很完备,“是其他地方比不上的。

为了支持台商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建设,在去年11月召开的全市非公经济大会上,东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莞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制定了77项具体措施,为台湾同胞在莞创业、就业、学习、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此外,东莞还建立市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挂钩联系重点台企机制,广泛了解台商实际困难,并联合市台商协会建立辅导、融资、内销、人才、协调五个平台,在帮助台企提升自身创新发展能力、开拓内销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例如在辅导方面,引进台湾电电公会、中卫发展中心等14家台湾产业服务机构为台资企业提供转型升级诊断辅导服务,累计诊断辅导企业超过1300家,接受诊断辅导的企业平均生产成本降低15%,库存减少20%,用工减少10%。(记者 曹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