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院士专家聚湛江研讨强台风“彩虹” 建议提高台风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23.12.2015  08:53

  【南方日报】院士专家聚湛江研讨强台风“彩虹” 建议提高台风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厄尔尼诺事件持续19月破纪录

  笔者19日从省气候中心获悉,从2014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已持续19个月,目前已达极强等级,持续时间已破历史纪录。预计,2016年1月之后强度将有所衰减。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至2016年春季。

  省气象局17-18日在湛江召开的强台风“彩虹”研讨会上,南京大学教授魏鸣称,已持续到今年12月份的极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彩虹”近海突然加强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 

  两个多月前袭粤西的“彩虹”,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广东的强台风中强度排名第3,为10月份登陆广东最强台风。鉴于强台风“彩虹”演变、及其与中小尺度强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致灾的严重性,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与防灾减灾意义。来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国家气象中心以及广东、广西、海南省(区)气象局等单位台风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40多人参加了当天的研讨会。 

   事件:“彩虹”带给大灾害,但预报准确率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气科学家陈联寿,是我国台风科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从事台风研究近50年。陈联寿主持研讨会并致辞。他表示,“彩虹”虽然带给广东非常大的灾害,但是预报准确率非常高。 

  中山大学教授林文实称,省政府与国家气象局共建的区域数值天气预报实验室的南海台风模式对“彩虹”预报得非常好,该模式从国庆前夕就开始准确预报台风的登陆地点和时间,登陆地点预报一直指向雷州半岛,其路径、强度、登陆时间的预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报告中显示南海台风模式24小时误差30.6公里,48小时误差68.5公里。而且,南海台风模式提前4天预报登陆雷州半岛,登陆时间误差10分钟,路径预报误差历史最小,实属不易。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正研高工徐晶表示,“彩虹”来正值国庆假期,旅游人员较多,防御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广东政府部门节前就提前部署密切关注“彩虹”,随后取消休假,采取关停海上旅游观光等系列有力举措全面防御台风。这些都是“彩虹”灾害损失减少最低的原因。 

   探因:厄尔尼诺背景下台风易偏强 

  陈联寿说,“彩虹”本身一些奇特的现象非常值得探讨。80%以上台风靠近海岸会减弱,“彩虹”靠近海岸越来越强,是非常典型的近海快速加强(Rapid    Intensification)的台风,是当前国际研究的前沿。为什么80%以上的台风会减弱,而“彩虹”是在加强。这种快速增强现象,与孟加拉湾、中印半岛水汽输送、很高的海温,台风北面小涡不断卷入、弱冷空气的侵入等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台风移动速度很快,是正常移动速度的2倍多。这样迅速的登陆也是一个很大的特点。 

  魏鸣指出,持续到今年12月份的极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彩虹”近海突然加强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 

  据悉,本次厄尔尼诺事件从2014年5月开始,2015年10月海温距平累积值为18.4℃,达到极强等级。与历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1997/1998年)相比,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强度比1997/1998年(海温距平累积值23.5℃)弱,但持续时间已经超过1997/1998年(14个月)。这次厄尔尼诺事件持续到现在19个月,突破历史纪录。预计,2016年1月之后强度将有所衰减。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至2016年春季。 

  国家气象中心正研许映龙对“彩虹”强度及近海加强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他表示,由于海上观测资料稀少,加上“彩虹”登陆点附近测站风速仪均超出测量极限,损毁严重。建议要增加海上监测设施,而且沿海及海岛强风仪设施的抗风和抗腐蚀能力要更强,才能取得更多资料了解台风发展变化。 

   对策:台风“最爱”登广东,应加强海洋气象监测 

  广东是全国台风登陆最多省份,如,9615、彩虹、黑格比、威马逊等强台风或超强台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异常台风可能越来越多,台风防灾减灾形势更加严峻。广东怎样更好地应对异常台风? 

  陈联寿建议,一方面要加强海上监测,争取更多防御时间。虽然广东海洋监测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海洋浮标站、海岛自动站布点较少,沿海气象探测资料稀少,难以满足台风精细化预报、海上防灾减灾需求。要加强海上监测,把海上防线向外拓展,为台风预报和防御争取更多时间。 

  此外,要加强数值天气预报的研发,进一步提高模式预报准确性和时间长度,使得台风预报更加精细准。第三需要加强预警信息发布,提高全社会主动响应效率,增强公众主动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目前,广东已在全国率先依照法律实施台风暴雨的停课令,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要继续完善停课机制,推动停工机制,进一步保护生命安全。 

  林文实表示,今年《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正式实施,在全国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停课停工,广东地域广,各市天气情况不一,要结合本地实际将停课、停工落到实处。天气预报无法100%准确,本着以人为本、保护生命的角度出发,停工停课机制值得点赞。 

  【南方日报】12月20日 A4头条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通讯员  杨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