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合作共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与今天

22.06.2015  08:44

  【知行论坛】

  作者:雷钰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 力的经济大走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向西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符合和平、合作、互 利、共赢的时代潮流。丝绸之路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全新的地缘政治、资源优势和经济价值,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 兴盛及其凝结的精神财富,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益的借鉴。

  丝绸之路源自“秦中自古帝王州”的长安(今西安市),开辟于西汉,昌盛于隋唐。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看,丝路是一条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陆路交通干线,也是东西方之间互利互惠的贸易通道和文明交往的纽带。

   公元一至二世纪,沿着欧亚内陆交通干线,古罗马、安息、贵霜和中国的汉朝自西向东并列其间,国势昌盛。罗马帝国在图拉真统治期间(公元98— 117年)疆域最辽阔,把版图扩大到幼发拉底河上游一带。安息进入“反希腊化”时期,回归波斯传统文化,盛极一时。贵霜帝国在迦腻色迦在位期间(约公元 78—102年),国势鼎盛,称霸中亚和南亚。汉朝则成功抗击匈奴,控制河西走廊,进驻天山南路。这四个国家正是通过丝路——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联系 起来,这既是张骞和甘英等时代英雄的创举,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此后丝路绵延不绝,把古老的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波斯—阿拉伯文明以及亚 欧草原带的游牧文明连接起来,使任何文明的发展都不再相对孤立地进行。多元文明不断地交流与碰撞,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方面,对于西方文明而言,丝路的影响深远、意义非凡。丝路沿线的商贾通过接力似的贸易,将中国丝绸贩运到中亚西亚,进而远销欧洲。同时,中国的漆器、 瓷器、茶叶、纸张、铜器、竹器、药材等日用品,以及桑树、茶树、梨树、甘蔗和高粱等物种,连同四大发明中的三项: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以及缫丝、冶铁、 凿井、灌溉等科技精华也传到西方。15世纪后,西方的文化传播和军事征服,在很大程度上都凭借了对这些发明创造以及实用技术的学习、改进和创新。

   另一方面,丝路不仅是中国文化作用于世界历史的主要途径,中国也从中获益颇丰。汉初以来,自西传入的不仅有苜蓿、葡萄、石榴、胡椒、胡萝卜、芝麻等可食 植物品种,还有毛织品、玻璃、宝石、香料等物品。此外,丝路是中国人接触和吸纳外来文化的主要通道。到了东汉末年,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 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后汉书》卷十三《五行志一》,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272页)此当是后来唐都长安“胡化” 风气之滥觞。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