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叶问3》不得不说的事

10.03.2016  11:42

原标题: 关于《叶问3》不得不说的事

  3月4日,动作大片《叶问3》在全国上映。从第一部起我就对甄子丹扮演的叶问颇具好感,因此就这样等到了第七个年头。作为一部在七年内连续上映三部曲的功夫巨制,我不得不说叶问在戏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江湖。在观影过后,我不禁开始思考,当我们决定花两个小时坐在电影院中的时候,我们到底要怎样选择?而我们又到底该看些什么?

   叶问3》一部合格的电影,是一门现代艺术

  电影究竟是什么而拥有如此大的魔力呢?这个问题自这门第七种艺术诞生之日起便被争议无穷,而直到如今,人们终于对它有了一个普遍的认识,即: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视频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简单地说,它是人为技术手段再现生活的艺术,从通俗的角度也可以说,电影是为人们提供电影院里两小时愉悦感受的艺术。

  看过一位豆友的影评,他说:“从《叶问1》到《叶问3》,每部片里我最喜欢的一幕,是叶问在家里练桩,四周空无一人,彷佛只剩他与木桩相对。没有与人对打激烈好看,没了围观的热闹人群和喝彩声,咏春与叶问,甚至是略带沉闷的。但在我眼里,却如此动人。

  南方的趟门,花木葱笼,像是被雨气浸泡久了,墙壁都是青青的色泽。寂静的宅子里,响起手与木桩的碰撞声,一下一下,让人心弦震动。这才是一个武林宗师最真实的一面,大部分的时光都用在静心修炼,不需要众星拱月,不需要喝彩。只有一个男人与他心爱的事物,日长夜长,朝夕相伴。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回归电影本身的时候,首先我们在看的,是光和影交织下创造的艺术。

叶问3》一部优秀的电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电影是离不开生活和人这两个基本载体的,电影需要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导演要想拍一部电影,就需要从他所观察到的生活中提取它所表达主题所需要的素材,从而表现出导演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而我们在观看完导演的电影后,也免不了受到导演的影响,获得从导演的角度观察生活的体验,因此,电影的故事和情感都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你的视野,影响你对世界的认识。完整的电影是导演在用心讲述的一个故事,你自然而然也就被请进这个故事中,成为了一份子。

  从内地观众的反应来看,《叶问3》是一部质量上乘的电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导演擅长营造氛围,讲了一个好故事。出色的武打场面、饱满的人物情感,以及影片所传达的那种中国精神,都是让人记忆犹新的。

  更重要的是,《叶问3》并没有像那些假大空的主旋律电影,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向观众进行精神教育。“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对你不够好”“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身边的人”,影片中叶问的两句话打动了无数的观众。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叶问3》都是一部真诚的佳作。然而,在一些怀有不纯动机的人眼里,“影片质量”这一根本属性被完全忽视,那些附着在其外的皮毛反而更该拿来说事。

  舍本求末,无时得本,我们不该去做。某些人煽动舆论以达到调离注意力的目的,我相信这种行为在《叶问3》过硬的质量面前,终究会成为笑谈。

叶问3》一部精彩的电影,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我们在电影里面得到生活经验至少是我们自己生活经验的两倍。——杨德昌』

  当你我们看过上千部乃至上万部电影后,也许你会和我一样拥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时,你不自觉地会去想象他们每个人背后的故事,甚至他们一个表情也能使你激发无限的想象…

  我喜欢《叶问》系列,一如既往喜欢《叶问3》,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它给我了一种我达不到的人生。《叶问3》已经拍到第三部了,再不需要用绚丽的武打来吸引公众,相反是时候告诉观众这一系列电影的初衷了。

  在影片最后,叶先生看怀表里的妻子,抿一口茶。应该算是为整部电影做了一个最强有力的总结。还记得观影结束后,身边的人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都摆出咏春拳的手势想过上一招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部好电影,一部认真的电影。在中国,乃至世界,认真做电影的人,都值得被尊重。因为这样的电影有一种魔力,能够延长你的生命,让你体验到你不曾感受过的人生,使你拥有更丰富的情感经历体验。由此,你会更细心地观察生活,发现以前从未发现过的细节,你的生活会焕发新的色彩。

  我们生来孤独,缺乏心灵寄托,而在电影中光怪陆离的光影世界中,总能找到打开我们心扉的故事和人物。我们看电影,不是因为寂寞无聊,而是感受不同的人生,延长自己生命,让自己的心灵被自己在忙碌时所忽视的现实所触动。

  在中国电影市场日益发展的今天,请不要用过去的目光来审视当下的观众。谁都想在这个环境中分一杯羹。然而随便的作品,观众并不买单;恶意的竞争,也不该埋没真正优秀的作品。引用圣经里的一句话:“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希望中国电影业之怪现象没有伤了主创们的心,让观众还能持续不断的看到这种打动人心的佳作,这才是中国电影的幸事,才是中国观众的幸事。(文章出处:背包旅行摄影,文/张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