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件"南海I号"古瓷片亮相海博会 展位远超预期近3成

31.10.2014  12:19

南海I号”古瓷片亮相海博会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10月31日在东莞举行

  羊城晚报讯 记者秦小辉报道:346件“南海I号”沉船的古瓷片大规模亮相,40多个国家极富异域风情的场馆及工农海矿产品扎堆展示推介……在10月30日各路媒体探 营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下称海博会)时,本次海博会组委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称,截至30日,海博会展位已达到2536个,远超过预期展位 近三成,其中近一半以上属于境外参展商。

   预计1.5万专业买手参会

  首届海博会于10月31日-11月2日在东莞市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30日,羊城晚报记者提前探营海博会。韩国馆三星电子、华为通信便映入眼 帘,紧接着就是金碧辉煌的泰国馆、歌舞曼妙的印度馆、还有老挝的红木家具等等。如果参展参会的采购商和市民走累了,还可一并品尝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 区的进口水果。

  据了解,本次海博会综合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色产品及广东省优势企业、品牌企业相关产品。其中,10月31日为专业采购日,只接待境内外专业 买家,11月1日和2日则为公众免费开放日。记者获悉,本次海博会设立“特色优势产品贸易合作区”,集中展示广东家电电子、家居用品、礼品饰品、服装鞋 帽、食品饮品等知名产品,同时设立旅游文化合作展区,集中展示沿线国家、地区以及广东特色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民俗风情、旅游线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等。

  “展位已达到2536个,远超预期展位近三成,其中,有近一半被境外国家和地区的772家企业抢订。”30日,本次海博会组委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表 示,海博会还首次开辟以韩国和印度等为代表的航线,让其与更多国家开展交通物流等合作。而在线上方面,海博会还吸引了亚马逊、京东商城等32个跨境电商打 造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商平台。“预计将吸引6000多家境内外知名采购企业和1.5万多名专业买手参会”。

   南海I号”南宋瓷片首展

  在上述展示区中,“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展示区尤为引人注目,就连东莞市委书记、市长都在30日下午先行探营一睹风采。

  “这是刚刚从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借展的,是‘南海I号’考古发现的346件南宋的瓷片,距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也是该博物馆首次有如此大 规模瓷片‘走出’博物馆来东莞参展。”在展示区的一外展板上,一些晶莹剔透的碎瓷片引起各路媒体的好奇,一位展示区的工作人员介绍称,这些瓷片价值连城, 分别来自包括景德镇在内的五大窑口。届时,这些瓷片会固定在一面玻璃立墙上,供展商及市民近距离观赏。此外,该展示馆还以视频、图文、实物展示了广东与海 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据悉,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2013年10月,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广东作 为这条航线上的重要发祥地,在推进丝绸之路的建设上前景广阔。本次海博会就是本着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合作共赢,共谱新篇章的愿景而举行的。

   省长朱小丹作主旨演讲

  新的历史时期,广东如何构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交往范式与合作发展?据上述负责人称,其间,还将举办“共建新纽带、同创新愿景”——经贸、文化、旅游合作共赢国际论坛暨咨询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宣讲会以及东莞跨境电商o2o外贸交易会等。

  记者从组委会提供的资料中获悉,其中的国际论坛备受瞩目。演讲嘉宾都是政、商、学界的有识之士。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副校 长、教授TizianaLippiello(李集雅),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等将与会作演讲。其中,拟由朱小丹省长作的主旨演讲的主题 为:“国家战略与广东的机遇和责任”。

  此外,上述负责人还称,为促进广东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企业双方经贸合作和发展,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组委会还专门举办相关宣讲会介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结算流程等。

30日下午,“海博会”正紧张布展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新闻链接

   广东在海丝建设中的N个优势

  广东特殊的历史、地理、经贸、文化优势,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优势。 广东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中海上通道的重要起点。鸦片战争以后,广东沿海地 区最早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新篇章。近三十余年来,广东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重要“引擎”。广东改革 开放的辉煌,续写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二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广东三面临海,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与东南亚国家隔海相望。与海上丝绸之路其他港口 相比,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西线和南线上有无与伦比的优势:通过南海,进入印度洋,到达南亚次大陆和中亚、中东、非洲国家的航线最短、最便捷。广东拥有5个 亿吨大港,是连接广东与丝绸之路沿带国家的海上门户。

   三是实力雄厚的产业优势。 广东是领先全国的经济大省,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6.23万亿元人民币、突破1万亿 美元大关。从国际上看,广东GDP总量已排在世界第16位,接近排名世界第15位的韩国(2012年为1.13万亿美元)。目前,广东正在实施“腾笼换 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而沿线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产业跨度很大,与广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 间。

   四是紧密联系的商贸优势。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近年来,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 间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关系不断升级,连续多年保持正增长态势。相关数据显示,广东—东盟双边贸易额7年增加1.5倍。从2005年至2012年,广东—南 亚、广东—中东双边贸易额7年也分别增长了3.7倍和1.7倍;广东—非洲双边贸易额12年则增长7.4倍。

   五是华侨众多的血脉优势。 广东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的省份,现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在东南亚的广东籍华侨华人占广东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60%以上。在泰国,祖籍广东的占泰国华侨总数的79%;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祖籍广东的分别占49%、12%、57%和45%。

   六是文化相通的人文优势。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往来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渠道。大量的广东籍华侨华人生活在东南亚各国,他们讲粤语、吃粤菜、唱粤剧,文化上的共通性和认同感,使岭南文化在沿线各国得到很好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