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质疑北京5号线被夹女子坠亡原因不明

08.11.2014  09:58

   据北京地铁公司证实,前晚7时许,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女性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卡在屏蔽门和车门之间,列车启动后掉下站台,车站工作人员立即采取列 车紧急停车和线路停电措施,迅速将受伤乘客抬上站台,由120急救车送往中日友好医院。该乘客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后死亡。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惠新西街南口,北京最繁忙的地铁站之一,在北京地铁公司运营的14条线路200多个车站里,它的总客流不算最多,但它和国贸、东单等站同为高峰期客流最 集中的车站之一。2013年第一季度,惠新西街南口站高峰期一小时换乘量为3.07万人,在所有地铁站中仅次于有3条线路交汇的西直门站。

   惠新西街南口是5号线和10号线的换乘站,5号线的一端是天通苑,北京最大的社区之一,有70万人口,相当于一个小城市。无数上班族每天早上从天通苑出 发,其中很多人在惠新西街南口换乘10号线。每天下班从各个站点挤上10号线,在惠新西街南口换乘5号线回家。往往,他们需要等上几趟车,才能挤上去。

  33岁的潘小梅就住在天通苑,前日傍晚,她从公主坟的一个手机卖场下班,像以往一样,登上10号线。经过16站,40多分钟后,她在惠新西街南口下车,换乘5号线,如果顺利,再过半个小时,她就到家了。

  潘小梅是前日惠新西街南口客流中的百万分之一,近晚7时许,她正要挤上回家的列车,却被夹在了地铁车门与屏蔽门之间。

  据目击者刘俊说,当时站台上多位乘客发现此情况后都在拍打屏蔽门。短短两三秒时间,没有工作人员发现这一意外情况,也没有车内乘客或站台乘客按下紧急制动装置,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列车开动了。潘小梅坠落。

  她被送往附近的中日友好医院抢救,一个小时后,晚上8点20分,宣告抢救无效死亡。

  昨日下午,南都记者在中日友好医院获悉,潘小梅的遗体已由警方法医取走。在惠新西街南口5号线站台,记者看到事发屏蔽门外设置了围栏,有多位工作人员巡视,乘客不能从该处上车。而列车开关门的时间明显延长。

   防夹挡板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

  为什么会发生这一事故?北京地铁某站站长对南都记者表示难以理解,“有防夹挡板,那屏蔽门是怎么关上的?难以理解。现在公司还没通报,我也不敢讲。

  所谓防夹挡板,就是在屏蔽门内侧下方安装一个约60厘米高、15厘米宽的挡板,如果有人被夹在屏蔽门与车门之间,那么在屏蔽门关门时,挡板会被乘客的腿部挡住,无法关闭,从而避免危险发生。

   “有防夹挡板,这就证明这位乘客(潘小梅)不是抢上抢下,而是后来才被挤出来。5号线屏蔽门和车门设计为同时开闭,这位女士可能是通过了屏蔽门但没能完 全挤上车,结果屏蔽门顺利关上了,防夹挡板也闭合,此时这个乘客才被挤出车厢,导致绕过了防夹挡板。”研究轨道交通安全问题多年的电子电路设计工程师孟先 生分析说。

   先关车门为什么没能避免事故

  第二个问题是车门与屏蔽门关闭的顺序。据前述车站站长介绍,业内一般认为,在客流量大的地铁线路,应该是先关闭车门,缓冲数秒后再关闭屏蔽门,“如果有乘客没挤上车,或者上去了又被挤下来了,就可以退回到站台上,防止被夹在中间。

  而北京地铁公司官方此前也曾表示,其操作规范是先关车门,再关屏蔽门。而记者采访的多位5号线乘客都表示,他们的印象里,车门与屏蔽门几乎是同时关闭的。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