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脉查贫根 开方祛贫疾

26.07.2016  13:37
期间,42个贫困户中的一个贫困户是我们增补的,增补的原因就是该村此前发生的山体滑坡灾害导致了该家庭中无劳动力。在接下来的三年扶贫工作中,我们将逐步开展好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产业帮扶工作,结合产业为贫困户带来劳动机会、为村民和村集体增加收入,并积极推进村里的交通水利基础建设。

匡经兴(左)在察看其所试养的草龟。(连志城 摄)

  人物简介:匡经兴,27岁,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办事处文体中心干事,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帮扶平远县上举镇八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驻村心语:摸准情况、分析根源是为精准扶贫打好基础,试验种养是为产业帮扶打好基础。八社村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要努力让“老乡”们脱贫,让第二故乡摘掉贫困帽子。

  5月6日下午,我接到要来梅州扶贫的工作通知,7日中午我就赶到了上举镇八社村。一走进村子里,村书记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也随之消失了。

  我从小在城里长大,八社村清新的空气、秀美的山水让我惊喜,而它的贫困程度却出乎我的意料。为此,在第三轮扶贫工作中,我们认真开展好前期的精准识贫工作,摸清了该村的贫困情况和根源。这个过程中,我带领扶贫工作队走遍了10个村民小组和42个贫困户,了解他们家庭情况、经济收入、致贫原因等,并实地调研了村子的整体情况。有些贫困户我们前后走访了30多次,最远的一户骑摩托车车程要40分钟;有些贫困户家里房子的墙体裂缝大到可以把整只手塞进去。期间,扶贫组的第一书记、副队长,梅州市委党校讲师罗心欲除了协助我开展扶贫和党建工作外,还充当了我的客家话翻译。我们总结发现,八社村的贫困户有一半以上是因家中有残疾人而导致劳动力缺失,全村无劳动力有13户共28人。期间,42个贫困户中的一个贫困户是我们增补的,增补的原因就是该村此前发生的山体滑坡灾害导致了该家庭中无劳动力。

  摸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开始结合村子整体情况分析其致贫的原因,总结了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二是村民种植结构相对单一,主要种植烤烟、水稻、仙草,种养技能缺乏;三是对外经济合作交流少。这些客观原因都制约着八社村的发展。去年该村的人均纯收入仅4670元。

  关于接下来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我们践行的是群众路线,认真听取民情民意,积极与各村民小组组长沟通协调。在产业扶贫方面,我们采取了先行考察和试验种养的做法,先后参观南台酒厂、八尺镇蜗牛养殖场、梅县梅南养龟厂等企业。我还向在广州从事酒楼工作的朋友了解酒楼对龟类的需求,得知酒楼每月均需要上百只草龟后,我们都非常开心,这恰好可以解决八社村养草龟的销售渠道啊!为此,我立马自掏腰包在村里农户家建了几个小水池来试验养殖,每个池大概养了约100只草龟。我想先观察他们的生长情况,再考虑是否在全村推广。如若可行,那些因残致贫的家庭也可通过养草龟这种家庭式养殖带来长效收益。

  在接下来的三年扶贫工作中,我们将逐步开展好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产业帮扶工作,结合产业为贫困户带来劳动机会、为村民和村集体增加收入,并积极推进村里的交通水利基础建设。

  口述:匡经兴

  整理:袁晓敏  赖强  朱灿  平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