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司法行政系统积极建设法律服务体系纪实

23.02.2016  11:10


广东司法行政系统积极建设法律服务体系纪实

 

来源:法制日报网络版

 

 

 

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2015年4月提出要求,“我省司法行政机关要在法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委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列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意见,纳入《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修编版);将“健全法律服务体系”纳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的意见,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列入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与此同时,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也获得各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全省各地制定相关文件达200多份,经费约6亿元,为广东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根本性基础。

 

  法律顾问工作全覆盖 服务社会治理法治化

 

  “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我省以每个村(社区)不低于1万元的补贴标准,在全省2.6万个村(社区)实现律师法律顾问全覆盖。”广东省司法厅厅长杨江华告诉记者,2015年,7300多名律师深入基层村社开展法律服务,共修改完善村规民约近4000份,出具法律意见书7000多份,审查各类合同近9000份;直接参与调处矛盾纠纷两万多宗,参与处理群体性、敏感性案件近1200件。此外,全省共有1800多名律师担任各级政府法律顾问,县级政府聘请率超过60%。在提升律师法律服务业广度和深度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广东省先后组建了小微企业、工会服务、台资企业、侨资企业、农村维稳等专项律师服务团,省财政投出两千万元作为中小微企业司法救助专项资金。律师积极为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组织举办专题研讨会,起草《关于积极发展法律服务业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探索打造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法律服务业合作发展平台。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省已在南沙、前海、横琴3个自贸区设立7家粤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22家香港律师事务所在粤设立了代表处,4家广东律师事务所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国内6家仲裁机构成立了中国自贸区仲裁联盟,会同港澳相关机构设立的粤港澳商事调解联盟。2015年,全省律师办理各类诉讼事务约23万件、非诉讼法律事务约13万多件,担任法律顾问约5万多家,为夯实法治广东软实力提供到位的法律服务。

 

  打造法律援助服务圈 服务民生保障改善

 

  杨江华告诉记者,为做好法治领域的民生工程,广东省已基本构建出“农村一小时、城市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71.3%的法律援助机构将服务窗口设在临街一层,基本对象范围覆盖全省总人口的20%,加上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共有约4700万人纳入法律援助覆盖范围。各地推出法律援助卡、特殊群体“绿色通道”、“法律援助直通车”和“点援制”等便民利民措施。

 

  记者走进中山市神湾镇宥南村村委会办公室,法律服务窗口的牌子格外显眼。一名小伙子坐在窗口前给前来咨询或申请调解的村民耐心解答。他叫张柏迪,是一名大学生村官。自从中山市构建完善市、镇、村(居)三级公共法律网络,法律服务的触角已延伸到了村里,这对张柏迪来说也是新的考验。

 

  宥南村有两兄弟为争父母遗留下的房产闹得不可开交,后找到村委会,还打算打官司。张柏迪在查看房产证、收据等资料后,又向生产队长了解两兄弟的情况,并给他们分析利弊:如果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不仅要支付诉讼费,最终还会伤了和气。在他的调解下,兄弟俩和解了:房产证名字不变,屋子双方各住一半。

 

  据介绍,2015年,广东全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1万多宗,同比增长19.5%;受援人数9.6万多人,同比增长9.2%.地级市实现“三大类”司法鉴定机构全覆盖,19家司法鉴定机构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和认可。司法考试工作完成考生档案电子化,能提供高效的档案查询和调档服务;通过多种媒体向考生发送各类服务短信12.6万条,各考区为考生尤其是合并考区和港澳台考生提供周到服务。

 

  人民调解创特色品牌 服务社会和谐稳定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稳压器”作用,广东各地在物业、劳动、道路交通事故、妇女儿童权益、版权、保险、金融等领域,探索形成了一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特色品牌。

 

  深圳市通过政府购买,组成约2000人的专业人民调解员队伍,每年化解民间纠纷近10万件。珠海市组建231人的职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以不到人民调解员人数的1/10,调解了85%以上的人民调解案件。目前,广东省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有2344个(另有工作室3590个),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基本实现全省覆盖,开播“和事佬”“第一调解”电视调解栏目。全省设在各部门的人民调解组织有834个,2015年接受委托移送调解纠纷近3万件。2015年,全省以人民调解方式调解纠纷32.3万件,调解成功31.6万件,调解成功率为97.8%,为维护广东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连南县司法局局长唐小洪告诉记者,连南瑶族自治县是全国排瑶人口居住最多的民族县,“瑶老”是指村寨中德高望重最有威信的“和事老”“叔公王”。如今的连南“瑶老”已成为专职人民调解员的代名词、人民调解工作新的名片。运用民间力量调解矛盾纠纷在连南县具有悠久的传统,“发动和依靠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社会治安好”的人民调解工作可谓家喻户晓,堪与“枫桥经验”媲美。针对近年来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调解难度日益增大等问题,连南县委、县政府总结多年的人民调解工作经验,出台《加强“瑶老”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重新调整补充172名有威望、有能力、懂法律、身体好、群众信任的“瑶老”为专职人民调解员。“瑶老”专职人民调解员坚持夯实基层、打牢基础、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及时排查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调处,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搭建“互联网+”公共平台 法律服务不断便捷化

 

  为使群众能真切地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广东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用省级大集中方式建成了全省统一运行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

 

  记者在话务中心看到,这里面积近900平方米,设114个坐席,组建了由150多名律师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用普通话、粤语、潮汕话、客家话,提供7×24小时全年无休的免费法律服务,并为农民工等开通了服务专线。2015年12月8日试运行以来,日均解答法律咨询近千人次,服务时长累计约20万分钟,群众满意度达99.28%。在广东省公共法律服务网上服务大厅,分门别类设置窗口,提供服务指引、数据查询、法律咨询、办事预约、网上委托、网上办事等服务,初步实现法律服务的“全省一站式”网上提供。

 

  同时,全省146家公证机构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广东公证数据中心已采集400多万条业务数据。建成“广东e公证服务”网,覆盖全省多数城区的公证机构,提供预约、公证书甄别、办证进度查询等网上服务。

 

  据介绍,在实体平台建设方面,广东省制定出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的意见、建设标准和形象标识基本规范,目前已有69个县(市、区)、751个镇(街道)、8843个村(社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窗口)初步建成运行,预计将在2017年覆盖全省。

 

采访结束时,杨江华向记者表示,“十三五”期间广东司法行政的发展蓝图是:推进实施“一五三”创新升级战略,即以“创新升级”为一条发展主线,以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手段创新为动力,重点建设司法行政工作机构网、信息化网、法律服务工作网、普法工作网、监所工作网等“五张网”,加强政治保障、财政保障、制度保障等“三项保障”,全力打造和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法律服务体系“升级版”,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