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早茶 食个包 广州过年去
许鸿飞
欢迎扫码观看 许鸿飞拜年视频
广州过年的一把18理由·饮茶
大咖站台
在我年轻的时候,人们为了抢茶楼一张座,宁可落下脚上一只鞋。
大洋网讯 我对广州的了解,从早茶开始。现在外地的朋友们来了,我会请他们到上下九那家最老的广州酒家喝早茶。我认为,这是了解广州、广州文化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广州酒家的美食自然是没得说的,上下九的骑楼群也最有岭南特色。每一次,朋友们都会吃个不停,拍个不停,赞个不停。
1979年,我十五六岁,从阳江来到广州学习雕塑,和父亲一起住在恩宁路一带。每天出门,抬头低头,都会看到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这些老字号,都能闻到叉烧包、糯米鸡的香味儿,那时候我总是很有冲动要进去点两样。那个年代,喝早茶的地方远没有现在这么多,这些老店名店更是受热捧。每天早上茶楼一开门,大家就蜂拥进去抢位置,有的人挤得凉鞋掉了也不管,人先进去占个座儿再说。所以,常常能看到门口落了很多鞋子,这样的“景观”我到现在都印象深刻。
在广州住得久了一些以后,我还跟父亲去过南园、北园,还有中大附近的新丰茶楼。每一家茶楼的点心都有几十乃至上百种,要是每天都去吃,每次点个三四种,一个星期都不重样。当然,每家都有主打招牌点心。我一直很喜欢广州酒家的沙琪玛、糯米鸡和艇仔粥。沙琪玛那个甘香酥软,在别的地方是吃不到的。我的好朋友、《雕塑》杂志执行主编宋伟光第一次来广州,我带他去上下九尝过一次,之后他一直念念不忘。
宋伟光对广州酒家有印象,首先是源于当年很红的一部电影《羊城暗哨》,那里面,潜伏的共产党员就是在广州酒家里跟特务接头的。那些彩色的满洲窗、半圆形的门楼,都引发了他对广州的兴趣。真正见到以后,他更是对广州文化产生了浓郁的兴趣。现在广州的新旧茶楼,开得依然挺多,但口碑好的,永远高朋满座。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假如去得稍晚一些,很多茶楼排队等位的人都绵延十几米。喝茶,喝的也是一种热闹欢聚的心境。
我喜欢这种热火朝天的市井氛围,我的雕塑作品、我的《肥女人》,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快乐的生活态度,广州的美食,广州的茶点,自然也会进入到我的作品中。《下午茶》里是三个悠然自得喝茶吃点心的女人;《肥宴》里面更是群芳大啖广州美食,个个吃得心宽体胖。
所以,我强烈推荐:到广州来过年的朋友们,可别忘了早晚去“叹早茶,食个包”,保证你的胃里是满满的,你的心里是暖暖的,你的这个春节也是美美的。
叹一杯慢生活
木心先生的《从前慢》自从被谱成了歌曲传唱以后,越发打动了许多人。其实“从前慢”的韵味,在今天也并非完全不可求。譬如,在广州的叹早茶中,就依然保留着一种慢生活的悠闲节奏。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广州有一种“一厘馆”,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供路人歇脚谈话。这是早茶的前身。
后来,广州出现了独立的茶楼,称为“居”,如现在的老字号“陶陶居”。“居”又曰“楼”,如老字号“莲香楼”,楼上雅座的说法正由此而来。喝早茶渐渐成为广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家大小或三五朋友团团围坐,或家长里短,或生意往还,皆可在“一盅两件”中氤氲出味。
因此,广州人又将喝早茶叫做“叹早茶”。
散文家杨羽仪在《水乡茶居》中,曾经对叹茶的“叹”字做过解释:水乡人饮茶,又叫“叹”茶。那个叹字是广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的意思。
实实在在地问将起来:品味什么?享受何者?还真有说头呢。
广州叹茶的老字号,那环境,每每让人啧啧称叹。
当年,岭南建筑设计大师莫伯治先生所留下来的三座著名庭院式建筑——泮溪酒家、南园、北园,都是叹早茶的好去处。泮溪酒家倚靠荔湾湖,园林、画舫精美细腻。边品尝着香喷喷的茶点,边端一杯茶赏湖光树色,直是流连到“为君持杯劝斜阳”。
上下九一带的广州酒家、陶陶居、莲香楼,不仅是老字号,也是岭南骑楼风格的代表。雅致的满洲窗、彩色的蚀刻玻璃,仿佛留驻下斑斓的岁月,总是那么亲切地迎接八方来客。在这里,可高谈阔论,可低声细语,可高朋满座,可自斟自饮……热闹与清净,繁华与落寞,都被包容。
茶楼段位高,茶点的品质就更不用说了。
虾饺、拉肠、凤爪、牛腩、叉烧包、榴莲酥……不是广州首创,就是粤点独有,让人食过返寻味。作家格非先生说,他和太太来过广州许多次,太太每次来的目的都特别简单,就是吃。虽然记不住各式茶点的名字,但每次都吃到心花怒放。
陶陶居三楼有一联曰: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陶侃惜分,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
春日迟迟,叹茶正当时。
来吧,这个春节,来广州叹早茶,叹一段幸福的慢时光。
许鸿飞
“‘肥女’系列表现了一种与大众迥异的审美态度,大众的审美习惯把‘肥’放在丑的边缘,许鸿飞却从肥人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灵感,为作品的肥女人塑造出鲜活的个性、诙谐的风格和活泼可爱的形象。”
专题统筹:赵东方、王晓云
美术总监:黄颂豪、龙成满
执行:王晓云、陶开河、梁倩薇、赵亦平、夏强
责任编辑:王晓云 美术编辑:章虹
撰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江粤军
视频制作:广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