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苹果的学问:苹果皮削还是不削

19.05.2014  13:54

原标题: 吃苹果的学问:苹果皮削还是不削

  虽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是洋谚语舶来品,但当下也和苹果手机一样家喻户晓。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咱们中国可是第一大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种植面积和产量雄踞世界总量的40%以上。当然,苹果吃还是不吃;苹果皮,削还是不削,也是追求健康的芸芸众生,众多心结中解不开的一个。

  三年前,美国一家非盈利机构公布的“果蔬农药残留排行榜”上,苹果就力拔头筹,一览众山小地站在农药污染之巅,三年后,耐得住高处不胜寒的苹果,这几天再度荣膺这家机构的农药污染之冠。两度折桂,于苹果而言,是实至名归,还是负屈含冤呢?

  首先,抛开简单粗暴的标题党,细读报告的里里外外,说说苹果农残这件事。农残,没有才是最好,越少就是越好,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是理想主义的终极,就是一无所有。所以,只能学会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平衡,懂得在现实和梦想之间学会妥协。有,是不可避免的,有多少,是可以科学界定的,在安全范围内,就可以安心享用,过度纠结会让美好生活的体验度大打折扣。

  再则,西风吹得国人醉,但也不能把美国苹果不当外人,美国苹果和中国苹果终究有从形式到内容的种种不同。事实上,美国人自己都没有为此榜单忧心忡忡,中国人大可不必渲染这莫名惊慌的情绪,该吃还吃,细嚼慢咽香香吃咱们的中国苹果。对自己无法掌控,也不能一目了然的事情,给以更多的积极信赖,能显著提升生活品质,苹果农残就是其中典型范例。套袋种苹果已过弱冠之年,单这一招就可让苹果的农药使用量下降一半。

  另外,中国是苹果浓缩汁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苹果品质久经绿色壁垒的考验。这样的大背景下,苹果农残控制不错,就不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盲目信赖,而是确实可以值得信赖。当然一定要咬住出口的苹果和内销的苹果不能同日而语的,不妨想想果汁风波时,网上网下异口同声声讨果汁是最糟糕的苹果做出来的,最糟糕的苹果榨出来的果汁国际认可度都很高,反证了纵使内销的苹果也还是有保障的。

  显而易见,苹果皮的农残比苹果肉的自是要多得多,实在是心有戚戚焉,就忍痛割爱,削皮再吃。当然苹果皮是不少人心之所爱,也是营养学家极力推崇的被忽视的抗氧化精华。但是,当我们对农残的恐惧已经超过农残本身对身体的伤害时,一定请去买把玲珑优雅的水果刀,削皮而后吃,削掉农残,削掉焦虑。既然认真,就不妨做仔细些,要一洗之后再一削了之,避免手触碰到皮,再触碰到果肉的可能污染。以此类推,如若在果蔬农残问题上缺乏安全感,那就能削皮的都削皮,从苹果梨到黄瓜茄子再到土豆西葫芦。

  不过,苹果皮不乏狂热粉丝,断是不会对苹果有动刀的残忍。所以,聪明的选择,就能获得希望的安全感。这般斟酌权衡买回来的苹果,粗放的可以直接吃,讲究的抓把面粉,打湿后揉搓苹果表面,凹陷处不要漏过,流水冲洗后,带皮食之。

  这榜那榜,姑且看之,冠军探花榜眼都是云烟。无论什么样的榜上有名,苹果还是走群众路线的平安果健康果,一日一个,是值得鼓励的好习惯。削皮还是不削皮,一念之间,综合苹果的来龙去脉后再定夺。这产的,那种的,这品种,那牌子,经常变换,也是吃得安心的不二法门。温馨提示,榨苹果汁喝只可偶尔为之,部分永远难以大于整体,完整苹果,包括削皮的完整苹果吃下去还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