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各地高考作文你觉得哪个最难写?朋友圈玩疯了!

08.06.2016  10:13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高考作文年年都是最受关注的。今年是广东首次采用全国卷,到底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考什么?怎么变?昨日上午,广东高考作文题揭晓。看漫画材料,自选立意写作文,虽然没有了去年的看似很“近”却又很“远”的朦胧体,却让广大考生大呼意外。

考生反应

“在考场拿到试题挺意外的”

考完语文出来,众多考生一脸懵圈走出考场,对试题不愿多谈。

“考得嘛嘛,作文不是常见的作文类型,答完了。”距离高考语文科考试结束还有十分钟,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的高三(12)班的黎同学匆匆走出考场。记者随机采访了走出考场的20位考生,大家纷纷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让人意想不到,“比较创新”是大家对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的感受。

“看漫画写作文虽然很少接触,主要还是看各人的理解能力,我感觉考得还可以。”第五高级中学高三(3)班的金同学对记者表示。

当然,也有考生信心十足走出考场。“今年考漫画体,我们也没有做过,在考场拿到试题挺意外的,全国卷和广东卷的难度差不多吧,考得还行。”东莞中学高三(8)班的康有华笑着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中国政法大学,将来想从事法律工作。

专家点评

漫画既可横看又可竖看  不同视角看出不同内容

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金涛教授进行了权威点评。

李金涛说,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一幅漫画,要求阅读漫画进行写作。漫画可以有多个视角,可以竖着看,可以横着看,甚至可以斜着看,从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内容和寓意。

李金涛表示,该漫画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学生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分数,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退步,仍受到家长的惩罚;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有了进步,也受到家长的奖赏。虽然同样受到奖赏或惩罚,但两个学生的分数差异很大,这反映了家长对学生学习分数的态度。第二,学生家长的态度,其实反映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第三,从更抽象的角度,这也反映了目前社会上对进步、退步的态度。 

围观

看看网友怎么玩高考作文

教授版 

题目的含义?  ①第一次必须考得奇差无比,然后每次有且只有一点点小进步,这才是王道;②从掌印的角度来看,母亲都是蹲/坐着打站着的孩子的,所以“注意安全,原理蹲者”;③吻痕使人发昏,掌印令人进步,所以最好在脸上纹个掌印;④头发少,考得好,所以建议剪光头……

时政版 

这个题,如果光写学习成绩,或者成绩与头发多寡的关系,难拿高分。我认为,应该是要探讨唯GDP论及 经济 新常态问题:GDP再高,也有下滑的时候,新常态下应该注重 健康 可持续发展。

情感版 

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下今年广东高考作文,这说明主人公朋友喜欢的口红色号是100号和61号。这则漫画告诉我们,给女朋友买口红不要买错色号,解读完毕,鼓掌。

2016各地高考作文  你觉得哪个最难写

每年高考后,作文题目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目前,今年各省命题试卷、全国卷作文题已经公开,看看都是啥?

●全国二卷: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全国三卷:小羽的创业故事

阅读材料,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大作文题为二选一。一个是“老腔”,何以让人震撼。一个是“神奇的书签”。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微作文题三个。第一个,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建议。第二个,不少班级家长自己组了微信qq等班级群。谈谈看法。第三个,请以“荷”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天津: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上海:谈谈对“评价他人生活”的看法

围绕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江苏: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浙江:如何对待虚拟社会

当虚拟世界里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里的“现实”,是选择拥抱这个世界,还是远离或保持适当距离?根据材料,写一篇800字论述文。

●山东:我的行囊

阅读材料:我的行囊,在人生的路上,行囊里有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已经准备却没有用到,有些没准备却用到,有的马上就要用,有的一直陪你走到最后。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人民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