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开展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一批史料现身

13.12.2014  12:43
今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我市各界人士纷纷以多种形式缅怀死难者,传递哀思。 今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会议决定,将每年的 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魏金华展示他收藏的《日军侵华暴行录》画册和《支那事变画报》。(吴腾江 摄)

  今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我市各界人士纷纷以多种形式缅怀死难者,传递哀思。 今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会议决定,将每年的 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支那事变画报》增刊现身

  “这份画报记录的都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我市民间收藏家魏金华向记者展示其收集的整套《支那事变画报》临时增刊。

  记者看到,该系列画报署有“朝日新闻临时增刊”等字样,画报第一辑封面上写有“北支事变画报”,封底印有“昭和十二年七月三十日发行”(1937年,时年发生“七七事变”),并有“朝日新闻社”和“定价二十五钱”字样。魏金华介绍,此套画报共计35本,由朝日新闻社主办。随着战况由北向南推进,画册的名字也发生了变化。从第三辑开始,画报名字改为“日支事变画报”,第四辑又定为《支那事变画报》并一直沿用到该画报停刊。

  这系列画报均为日文报道并收录有大量一线照片。其中,第1辑封面照是一群举着日本军旗照的日本兵,照片左下角显示为“7月9日”,也就是七七事变后两日。而画报的第11辑则详细介绍日军占领上海后一路朝南京进发及攻占南京的照片及文字。不过无一例外的是,这些照片多为行军照或进城后的官兵生活照,然而另一本同时期国内发行《日军侵华暴行录》画册里则揭露了日军侵华烧杀抢掠的种种罪行,尤其是南京大屠杀后尸横遍野的惨状。魏金华说,他前后花了6年时间收藏整套画报。在收藏的过程中,他还接触到梅州地区不少爱国志士的抗日物件,从生活用品到支援前线作战的汇款单,种类繁多。

  抗日烈士遗属的“家祭”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我市涌现出了105名抗战烈士,其中不少人参与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重大战役。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我市共有6名英烈入选,其中姚中英、罗策群是在南京保卫战中英勇牺牲。

  姚中英烈士外孙刘伟荣表示,他得知国家将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后,感到十分欣慰。“1937年7月,外公将家人带回平远安置好,次日留下‘没有国家就没有小家’的嘱托就告别家人追随北上的抗日队伍。”同年12月,刘伟荣的外婆就收到姚中英阵亡的噩耗。“明天我们准备再去烈士纪念碑祭拜先人。”刘伟荣告诉记者。

  纪念英烈活动走进校园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由省、市档案局及蕉岭县档案局联合主办的《名人名家讲堂》走进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丘逢甲传》的作者黄志平教授为学校200多名师生讲述了爱国英烈丘逢甲及抗日复台志士罗福星的生平故事。蕉岭县晋元中学则组织师生开展了“牢记历史、不忘国耻——首个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活动,并举办楹联书画展,弘扬著名抗日英雄谢晋元的爱国精神。

(本报记者 张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