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组织部门向干部修改档案潜规则“亮剑”

27.02.2015  02:54

 

  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

  根据全国统一安排,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明确将干部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家庭主要成员等作为审核重点。

  “洗档案”科级变处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通报称,对涉嫌档案造假骗官的1名处级干部进行立案调查。据知情人士说,这名涉嫌造假干部是从外省调入的。之前,这名干部仅为副科级,通过“洗档案”后,一跃成为正处级干部调任。

  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档案造假在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几乎成“公开的秘密”。

  湖南省一位基层干部表示,档案造假在当地并不鲜见,只要将公安户籍和人事档案部门疏通好,涂改年龄等信息并非难事。有的干部甚至能将档案涂改“年轻10岁”。

  有基层干部说,当前,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在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多方面都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有些条件不够的干部为了“占位子”“争帽子”,即便明知有暴露和被查处的风险,却依然将“洗档案”当成火线上位的“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