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社经验介绍

10.12.2014  19:43

 

        化州市社基层组织创新发展  

        龙头带动  县基一体

        化州市地处粤西山区,农业比重大,市社立足“服务‘三农’”的宗旨,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通过改造、提升、开发来盘活社有资产,把一批破旧的供销合作社老房子改造成了漂亮气派的供销大厦。

        早上七点钟,化州市笪桥镇供销商贸城明湖超市里已是人头攒动,前来购物的顾客很多,统一着明湖制服的售货员,统一明湖风格的店面,让人仿佛到了茂名市里的明湖百货公司。谁也想不到,3年前这里还是破旧不堪的旧房子。而这仅仅是化州市社基层组织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社以后,市社制定了综合改革方案,实施‘一县一社’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基层社的建设。基层社经过改造提升,让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州市社主任钟秉成说。

        联合合作  共促发展

        走进笪桥明湖超市,宽敞整洁,货架上整齐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丝毫不亚于城里的大超市。笪桥供销合作社主任庞维新介绍,供销合作社原有房产2142平方米,年均收益只有13万元,资产体量大但收益不高。为了改变资产闲置的状况,2008年市社主动联系茂名市社龙头企业明湖百货公司,商量双方合作共同开发社有资产,最后确定由明湖百货公司预支付部分租金用于笪桥供销合作社新建商城。有了明湖百货这个龙头企业的带动,历时两年,总投资80多万元、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的笪桥供销商贸城建成了。

        化州市社主任钟秉成说:“笪桥和明湖百货的合作,给笪桥供销合作社带来了新的商机,也让供销合作社尝到了合作发展共赢的甜头。我们再次联合明湖百货,利用明湖百货在家电市场的供货渠道及影响力,合作开办笪桥最大的家电商场。

        在超市及家电商场的带动下,商贸城、家具城、药品超市、平价商店等陆续开业,供销商贸城及周边已发展成为当地有名的商业中心。据统计,商贸城年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笪桥供销合作社年增收超过100万元。

        笪桥供销合作社和明湖百货公司的合作,帮助基层社解决了改造资金、经营方向等一系列问题,也给化州市基层社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在联合合作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全系统相继引入社会资本,将闲置、低效的资产改造为高效优质的资产,将基层社的破房子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在官桥镇中心位置,一座集商业、办公、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拔地而起,这是当地最大的商贸综合体,也是官桥镇供销合作社改造后的成果。高17层的合江供销合作社供销大厦是合江最大的商贸中心,它已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钟秉成介绍,在完成笪桥供销合作社商贸城、杨梅供销合作社商贸城、同庆供销合作社农贸综合市场网点工程项目建设后,又先后建成平定供销大厦、合江供销大厦、官桥供销大厦、新安供销合作大厦四幢“供销大厦”,总建筑面积45140平方米,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发展实力。

        一县一社  县基一体

        通过“县基一体化”管理,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打造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这是化州市社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一个新举措。

        钟秉成告诉记者:“县基一体主要解决的是基层社实力不强、资源分散、业务单一的现状。全市一盘棋,基层社由原来的分散横向管理转变为纵向集中管理,集中各基层社的资产、业务、网点资源的联合发展,重点做一些大项目,这样能增强市社一盘棋做大事的统筹能力。

        实施“一县一社”管理模式后,全系统的人、财、物等资源由市社统一整合,基层社人员由市社统一培训调配,实行定岗管理;财务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严格按照市社财务管理制度执行,费用开支在3000元以上的要报市社审批。

        说到组织建设,钟秉成说:“在组织建设上,我们还组建了中心社,并综合考虑地域就近、市场流向、产业布局和发展优势等情况,根据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乡镇撤并和中心镇建设,对一些经济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或难以运转的基层社按照一定标准重新布局,合并组建中心社。具体做法上,像兰山供销合作社,我们将其并入中垌中心社,分设兰山站(对外保留兰山供销合作社的牌子),兰山供销合作社的债权、债务独立管理,新增债权债务归中垌中心社管理。并入后,原兰山供销合作社的各项业务正常运转。

        依靠强有力的基层组织网络,化州市社培育亿元龙头企业,用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系统发展。钟秉成介绍,创建“亿元龙头企业”从农资供应中心抓起,通过加强农资供应中心与基层社、专业社的领导和指导,在全系统开展农资联合经营,实行农资供应中心(龙头企业)+基层社(专业社)+经营店的连锁配送经营模式,增强供销合作社在农资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发挥供销合作社网点多的优势,组织好货源,确保市场有效供应。

        据统计,2013年,化州市供销合作社农资供应中心化肥、农药销售额达1.1亿元,比上年增长4.1%。 

        信宜市社规模化服务

        转型升级  “四网”联动

        信宜市社 转型改革思路

        发挥自己的组织体系优势和流通网络优势,推动经营网络转型升级,打造龙头企业平台,带动提升基层经营服务能力,探索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之路。

        一大早,广东省信宜市社农资配送公司总经理谢岩清就带着送货员到乡下送化肥。“现在农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只有把服务做到位,得到农民的认可,才能把生意做好。”谢岩清说。老谢在供销合作社干了一辈子,经历了供销合作社的起起落落,他对供销合作社有很深的感情,对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改革充满了希望。

        信宜市社在这次综合改革试点中,发挥自己的组织体系优势和流通网络优势,推动经营网络转型升级,探索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之路。

        四网”联动  完善经营网络

        老谢所在的农资公司是广东省系统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如今,公司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农资销售转变到系列专业化、综合性的农化服务上,全方位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难题。

        在信宜市钱排供销合作社的一家农资店里,一位老人进来问是否能先赊账买化肥。老人说孩子在外打工,工资没发,想先赊几袋化肥给果树施用,经理爽快地答应了。看到老人高兴离去,记者疑惑地问:“也不用签字吗?万一不给钱怎么办?”信宜市社主任李军伟笑着说:“供销合作社长期扎根农村,老百姓都很信任供销合作社。我们把农民的困难当做是供销合作社的困难,我们要想着为农民做好服务工作,这样才能赢得支持。这也是我们开展各种工作的有力支撑。

        信宜市社主任李军伟告诉记者,农资公司注册了“惠民”商标,对全系统农资经营业务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的“五统一”的现代流通模式进行运作。目前,信宜市社已设立农资配送中心1个、镇级农资配送中心(配送站)19个,全市销售网点达470多个、直营店41个、加盟店354个。

        此外,信宜市社还依托供销合作社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购销和烟花爆竹“四网”优势,打造完善的惠民网络。在日用消费品方面,市社以惠民物流配送公司为龙头,以乡镇超市为支撑,以乡村农家店为网点,实行逐级配送。目前,已在水口、思贺、钱排等6个镇级基层社创办了11家惠民自营超市。其中,镇级9家、村级2家。

        在农副产品购销方面,依托省社农产品经营企业,构建了以基层社和专业合作社、惠民超市为主要力量的农产品购销网络,开展“农超对接”,建立平价商店。目前,市社有13家平价商店,参与对接的合作社有20家。在烟花爆竹经营上,以烟花爆竹公司为龙头,以各基层社为网点建立安全高效的经营网络。

        提到发展现状,李军伟说:“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供销合作社要发展必须要联合合作,抱团发展。我们已经与省社天禾农资公司和茂名市社农资企业进行了业务对接,还与30多个厂家建立了总代理、总经销的业务关系,代理产品达200多种。代理产品会利用自己的渠道分销下去,这样上下联合,共同打造‘惠民’农资品牌。

        强基固本  优化网络服务

        开展基层社改造提升,激活基层活力,是信宜市社改革的着力点。

        在基层社改造上,信宜市社根据基层社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发展思路。对资产少、基础薄弱的基层社,通过整合资源、合作经营的方式,先把某一项业务开展,然后再逐步完善;对基础较好、服务人口较多、区域辐射能力强的基层社,因地制宜改造为中心社,通过中心社带动分社发展。

        在发展基层组织上,信宜市社非常注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各项业务的发展。“钱排李”三华李专业合作社由钱排供销合作社牵头领办,其种植的“钱排李”三华李享誉广东,“钱排李”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合作社理事长告诉记者:“钱排地处粤西山区,是全国最大的三华李生产基地,全镇三华李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年产量6万多吨。合作社注重产品质量,推行基地化种植,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进行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安全。

        “目前,市社已经成立了57家合作社,通过基层社与农民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的有效对接,开展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服务,形成一网多用、一网多能的综合经营服务体系。”李军伟说。

        当前,信宜市社正在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等传统流通网络改造升级,打造龙头企业平台,带动提升基层经营服务能力,全面构建一体化运营、双向流通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 

        高州市社“三农”经营服务综合平台

        建一体化网络  结利益共同体

        高州市社 整体改革思路

        高州市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主题,扎根农村,贴近农民,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组建一体化的农资经营网络和产销对接网络,与农民结成最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高州市地处粤西山区,全市香蕉、荔枝、龙眼等水果种植面积达160多万亩,农产品资源丰富。高州市社立足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个主题,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组建一体化的农资经营网络和产销对接网络,与农民结成最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这是记者在高州供销合作社采访时最真切的感受。

        农资经营的专业化服务

        进入高州市分界镇,能看到连片的荔枝园,园子旁边就是成片的菜地,这里是高州市的荔枝主产区和北运菜主产区,农民主要以种菜和种荔枝为主。随着蔬菜市场行情的波动,农民的心里也变得忐忑起来,不知道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蔬菜能不能卖个好价钱。分界镇供销合作社从农资服务切入,为农民提供一系列专业化服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为了给农民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农资产品,高州市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公司通过逐步完善农资经营网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系统农资经营门店改造提升,改善了门店的购物环境。同时,不断延伸网络终端,使高州市社的农资网络遍布全市。此外,在综合服务上,市社开展“送货下乡进村”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设立庄稼医院、开设咨询热线等,宣传农资使用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用肥、合理用药。

        市农资配送有限公司经理陈文尚说:“高州市农资公司已与国内50多家大中型化肥生产企业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代理销售各种名牌产品。尽管农资市场竞争激烈,但供销合作社网络全,终端渠道一直延伸到农村门店,只有系统内的农资企业联合起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据了解,高州农资公司、省社天禾农资公司和茂名市农资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供销农资的良好品牌。

        高州市社主任卢洪荣对记者说:“这次综合试点改革,做好农资服务体系是很重要的一点。”市社以农资配送公司为龙头,以全市26个基层社为依托,以供销合作社638个连锁加盟店为阵地,对连锁经营门店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实行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的“四个统一”;经营门店建立进货台账,健全可追溯制度,确保农资商品质量。同时,制定门店经营考核办法,把化肥、农药配送任务下达到基层社,并将完成情况与基层社主任的考核挂钩,从而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分界镇也是高州市的荔枝产区,其出产的桂味荔枝以核小、肉厚、味甜而享誉省内外。每年的4、5月份,镇供销合作社都要聘请专家到农村举行荔枝病虫害技术推广会,帮助农民解决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市农资公司的技术人员还到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民传授科学用肥、合理用药知识。据统计,2013年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11场次,参加农民894人,销售化肥3.36万吨,销售额2.65亿元。

        卢洪荣表示,农资公司要以综合改革为契机,通过系统内的联合合作,建立完善农资售前、售中、售后一体化服务体系,树立“销售服务型”经营战略,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产销一体的纽带式合作

        下午2点,几辆大卡车停在分界供销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院内,社员们正在把一筐筐豆角打包上车,院子里一派繁忙的景象。记者了解到,这些刚从蔬菜基地摘回来的新鲜豆角,是合作社“南菜北运”的一部分。这个场景是高州市社“三农”经营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以基层社为依托,以产业为主导,发展专业合作社,通过产销纽带让农民更好地进入市场。

        分界蔬菜种植面积大、品种多,供销合作社领办的蔬菜合作社,从种植、技术、销售、农资等各个方面为农民提供全程综合服务,只要农民种出的菜,合作社包销售。社员何辉贤告诉记者:“合作社会根据每个社员的不同种植面积,制定详细的蔬菜种植计划,社员按照规定的品种、面积自己种,化肥等农资由合作社提供,技术也由合作社派技术人员指导,种好了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我们感到非常省心。

        卢洪荣说:“分界基层社有自己的经营场地,现在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合作建成了农副产品收购中心。中心建有冷库,可实现价低时存储,价高时再出售。此外,基层社还有自建的农资店,每天都有庄稼医生坐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具备生产、销售、农资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据统计,分界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收购中心年收购北运菜1.6万吨,助农增收357万元。

        对于综合改革工作,卢洪荣认为,要与省天禾农资公司、天保再生资源公司、天润农产品经营公司以及茂名市明湖百货公司进行业务对接,发展完善高州市社农资、烟花爆竹、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再生资源回收业务网络体系。同时,要夯实基层社,强化基层的综合服务能力,把基层社改造成具有完备功能、完善服务、农民需要的“三农”综合服务平台。 

        社有企业产权改革

        多元化产权形成利益捆绑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广东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当时是省社的全资企业。2009年省社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在确保对企业控制力的基础上,突破产权单一的瓶颈,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行股份制改革,引入员工持股,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捆绑。后来又4次增股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省社由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013年公司销售额达到了55.95亿元。

        “公司经过改制以后,改变了以前产权单一的体制性障碍,产权多元化了,结构更加合理,充分发挥出投资主体的作用,激发了公司的发展活力。”公司副总经理邹宁对记者如是说。经过改制后,公司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开始,严格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建设完善的内控体系,保障企业规范运作。省社只依法履行实际控制人职责,实现从行政化管理企业向出资人依法管理企业转变,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管理层权责分明,相互制衡,运作高效。此外,公司还建立了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引入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促进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现在,天禾农资逐步改变传统批发贸易经营模式,大力实施配送网络终端化战略,实现经营管理扁平化,形成“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的农化服务和配送网络”的核心竞争力,采用总部统一采购、网络深度分销的运作模式,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盈利模式。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优质的产品体系、专业化的农技服务队伍,这些都让天禾农资在激烈的农资市场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在2013年全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公司位居第八名。

        邹宁介绍,在综合改革过程中,天禾农资重点加强和各地、市供销合作社合作,改造提升传统网络,打造农资产品经营平台。具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业务对接,以天禾农资为依托,建立省级农资经营和农化服务平台,对接重组试点县(市、区)农资经营业务,建立品牌,统一标识、统一规格、统一价格,建设一体化运营的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另一种是产权联结,通过股份制形式明确合作各方的职责权限,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