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天啊 打吊瓶=做小手术!以后不要“再来一瓶”了

17.10.2016  23:10

近来,我大东莞天气

忽冷忽热

在历经多次入秋失败之后

天气已经是不可捉摸了

天气一变

各大医院就成了“吊瓶森林”

其实,近年来

全国各地都纷纷叫停门诊输液

但是,不少群众依旧钟情于“打吊针”

不给“打吊针”还不接受

甚至恨不得“再来一瓶”

打吊针的危害

不亚于一场小手术

【在我国打吊针有多流行】

7年前

国家发改委发布数据

2009年我国全年医疗输液

10400000000瓶(104亿)

相当于每人输了8瓶液

小编这就给大伙说说

“打吊针”的危害

导致渗漏性损伤

输液可能发生渗漏性损伤,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如某些肿瘤化疗药、静脉补钾和补铁类的制剂)。

(⊙o⊙)…想想吧,吊的水都漏到其他地方了,是个啥体验?

引发不良反应

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是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可能导致高热、寒战、红疹、瘙痒、肿胀等反应,严重者还可能导致休克(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死亡。

导致感染引发炎症

输液导致的感染可能让病原体如病毒、细菌进入人体引发炎性反应,长时间输液可引起局部静脉炎,导致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甚至伴有机体的畏寒、发热等。病原体还可能随血液循环直接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威胁生命。

尤其是一些不太正规的小医院,消毒不到位的输液无异于给你种病毒。

加重心脏负担

心功能较差的患者,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心脏的负担骤然加重有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

毕竟这么多液体进入体内,想想就不太好!

所以呐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这些情况都不必“打吊针”

1、病毒性感冒、细菌性感冒;

2、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度以下,精神状态好;

3、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者;

4、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5、手足口病或疱疹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气血不高者;

PS:按时吃药、多喝水、多休息,量量体温就好了

这些情况除外

1、 严重的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肺炎、脑膜炎、猩红热、阑尾炎等。

2、 脱水比较严重:比如腹泻和呕吐都很严重,无法进食,存在吸收困难,为了避免脱水严重,这时候需要输液。

3、 哮喘发作:宝宝的哮喘发作情况比较紧急,如果不及时用药,有窒息的危险,需要立即向身体内注射一些平喘的药物。

4、比较紧急的 疾病 :比如喉炎,喉炎的发病比较急,需要尽快向身体内输送一些抗生素或者激素类的药物,以避免情况恶化。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体内必须达到非常高浓度的时候才可以起作用。

5、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会让患者觉得全身奇痒,非常难受,这时候需要输液帮他立即缓解症状。

6、需要抢救的紧急状况:比如患者昏迷或者伤情比较严重已经吃不了药,吞咽困难,同时也没有办法注射肌肉针,比如说经常痉挛或者崩针等。

如果不输液,我们怎么办呢?

很简单

就是吃口服药

口服药不仅方便

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

还可以通过洗胃等措施来阻止药物的吸收

另外,选择肌肉注射

(俗称打屁股针)

除了有点痛,疗效也不错!

生命不易

输液请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