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同心 共盼春来——疫情阻击战中的雪域故事
新华社拉萨2月26日电题:血脉同心 共盼春来——疫情阻击战中的雪域故事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边巴次仁、王沁鸥
在藏历新年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21日给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肯定他们献身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志向,勉励他们练就过硬本领、服务基层人民,并向他们以及藏区各族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西藏拉萨景色(2019年8月10日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回信传遍雪域高原,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医学专业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以及各界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回信激发了广大青年学子和各行各业劳动者向抗“疫”一线白衣天使学习的热情,也坚定了同全国同胞一道打赢疫情阻击战、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决心。
今天的西藏有能力打好这一仗
“没有想到,在全国上下全力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关键时刻,总书记还牵挂着雪域高原的群众。”谈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肺二科主任花德米有些激动。这名从业已20多年的藏族医生谈起自己和同事在抗“疫”前线的那些日夜。
1月30日,西藏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舆论场中更多的是担忧:在高寒缺氧的西藏,医务工作者能否打好这一仗?
这是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肺二科主任花德米(2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疫情就是战斗号令。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下,西藏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医务人员紧张地投入对患者的救治。花德米是救治组组长。
“我们提前设置了负压病房,全体人员对防护流程也做过预演。”花德米说,在雪域高原,这一仗意义非同小可,只能胜,不能败。
救治期间,花德米与救治第一梯队的医护和保障人员一直睡在医院。医院之外,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和筛查也紧锣密鼓开展,32名密切接触者被送往指定地点隔离,全球海拔最高的P3实验室全力开展工作……
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医生治疗新冠肺炎确诊患者(2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虽然西藏目前仅接诊过一例确诊患者,但西藏应对新冠肺炎的所有流程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王云亭说,“今天的西藏有能力打好这一仗!”
而对于花德米和同事们来说,这场救治的意义绝不仅是攻克医学技术上的难题。他们每天面对的,是一名手足同胞的鲜活生命。
“无论他来自哪里,我们都要想办法治好他。”这是救治组成员的共同心声。护士长索南央金记得,这名来自湖北的患者一开始心理压力很大。
“他总是很愧疚,说给我们添麻烦了。”医护人员就安慰他,常和他聊天。患者肠胃不好,索南央金还从家里带了牦牛肉炖汤,她的家人还给患者送来了水果和换洗内衣裤。医生杨云云上初三的女儿还经常在电话里问妈妈:“那个病人好多了吗?要好起来啊!”
在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右二)治愈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出院(2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2月12日,患者治愈出院,出院前一直说想在拉萨多留一段时间做义工。花德米和索南央金劝他先回家休养身体,“有机会,再健健康康地上高原。”
治愈这名患者后,西藏率先成为全国没有新增疑似和确诊病例的省区。
“在高原环境下成功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对西藏医疗队伍的水平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锤炼和检验。”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平措扎西说,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西藏医学专业学生的勉励,更是对全国奋战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关心与肯定。我们要牢记总书记要求,把战“疫”经验和精神带到日后的工作中去,服务好基层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