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实名举报人陆群:金银花不正名不会停止关注
资料图
“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北京8月13日专电(记者陈文广、袁汝婷)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自12日起通过微博“御史在途”实名举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陆群在微博中指责相关部门“把中国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并称其“为利益集团代言,给数以千万计的百姓造成无比重大的经济损失”。
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他们的回应可查看官方网站。记者查询后看到官网的链接:国家药典委员会在官方网站发表《关于金银花、山银花分类有关问题的说明》称:“2005版《中国药典》颁布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文并通过多种形式要求实际使用金银花或山银花的企业应在处方中予以明确标示,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获得准确的药品信息。”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表示,对于链接以外的内容暂时没有更多的回应。
纪检监察干部为何要以个人身份在网络进行实名举报?陆群的举报内容是如何获悉的?他在微博中所提“铁的证据”有哪些?为何将矛盾直指相关领导?13日,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对网络实名举报人陆群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你所举报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陆群:今年5月份,一些基层干部、农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找到我这里向我反映这个情况。我出生中医世家,一听情况就非常气愤,决定介入此事。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这样的重大的事件背后肯定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国家药典委,修改药典的时候是2004年、2005年前后,也是国家药监局历史上最腐败的时候。
记者: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你为什么要选择网络公开实名举报?
陆群:首先,这个更名涉及南方五省区市,不是局部问题。这些涉及的地方基本都是老、少、边穷地区,如武陵山区、黔西南地区、秦巴地区等,种植所谓的“山银花”是当地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关乎上千万老百姓的生计。
其次,关于南方金银花被更名的事情。一是,所涉及地方的政府实际上单独或者联合多次向国家食药监总局反映过;二是,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都数次报道过,但国家食药监总局对于地方政府为民请命的呼声也好,舆论的介入监督也好,都是置若罔闻,敷衍了事。
比方说,湖南隆回县的金银花被国家相关部门核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如果说“中国金银花之乡”都不产金银花,是不是很可笑?
南方金银花被更名后,南方金银花的价格一落千丈,给所涉地区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所以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关注这一事情。
记者:你表示将以铁的证据揭露国家食药监总局问题,敬请广大网友关注,请问你的证据在哪?
陆群:关于证据问题,我能梳理出很多条,现在我集中讲下面几点:
一、2012年以来,北方一些企业斥巨资买通网络大谣,个别的媒体和专家,在网上造谣诋毁南方金银花,造成其价格一落千丈,给农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国家食药监总局为什么不辟谣,为广大百姓说话?
二、国家药典对南方金银花的修改没有草本等依据。国家药典将木犀草苷说成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颠覆了传统的观点。实际上,所谓“山银花”与金银花均含有益于人体的绿原酸,如果说木犀草苷是主要有效成分的话,“山银花”和金银花的叶子和藤含量更好,甚至花生壳的含量更高,那为什么不去开发叶子、藤和花生壳呢?因此,这个所谓木犀草苷标准是为北方金银花量身定做的。
三、所谓“山银花”和金银花在国家药典里面,无论是“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还是“用法与用量”这三个重要指标,国家药典里对金银花和所谓“山银花”的描述是完全一致,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将南方金银花改成“山银花”呢?
四、中国的药品和食品市场,对金银花的需求每年是2万吨以上,南方金银花被改名“山银花”之前,供需是平衡的。改后,金银花产量只有6000吨。但市场需求还是2万吨,那么1.4万吨金银花的缺口从哪来?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市场上面,公然的用山银花替代金银花,入药入食;二是北方金银花企业贱价买进“山银花”贴上金银花标签,卖给药企食企。对市场监管是国家药监局的职责,请问1.4万吨的缺口市场监管是如何的?
记者:你为什么要把矛头对准国家食药监总局和领导?
陆群:根据我长期做纪检工作的经验,这么宏大改名的工程,没有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主要领导的参与是搞不定的;而这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把主要领导带进来,也是解决不了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不能放两炮就溜掉了,我的目的很简单很明了,就是恢复南方金银花的传统、正统地位,南方金银花不正名,我不会停止对此事的关注。我将梳理相关证据,并予以公开。
(原标题:独家专访| 实名举报人陆群:金银花不正名不会停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