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大讲堂 十年情未了
2000年开辟保健新闻版,2003年创办《健康周刊》,2009年“名医大讲堂”诞生……广州日报的健康科普继往开来,一路前行。如今,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走过了十个年头,从最初的报纸版面蝶变成可以线上线下同步传播的“名医微课”,各路名医大咖的讲座从平面展示“升级”为通过视频、音频、直播等手段立体呈现的融媒体产品。
十年来,各路名医开讲数百场,参与粉丝累计超千万人。
不变的,是广州日报健康新闻对“健康中国”理念的坚守。
昨日,名医大讲堂十年精华结集成书,出席新书发布会的著名妇产科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杨冬梓教授感叹说,医生每天面对一个个病人做宣教,讲得口干舌燥,效果还真不如通过媒体来讲一下,讲一次就能让庞大的病人群体同时获得知识,真的很有意义。这也正是健康有约团队的初心。
十年点滴,历历在目。
十年间,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已经成为广州乃至国内健康科普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一直得到广东医学界的鼎力支持,亮相名医大讲堂的名医大咖阵容越来越强大,这支健康科普的“梦幻之队”,为数不清的患者用户送去了战胜病魔的钥匙,打开了“健康人生的大门”。
从中国首篇非典报道
到三位院士加持开讲
此前,广州日报在读者调查中发现,健康新闻的阅读率大幅上升,于是,2000年12月1日,《保健新闻》问世。而名医大讲堂的诞生,可以视为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团队的初创,这也是广州日报倾力打造的一支健康科普“梦之队”。
2003年2月10日,《保健新闻》做了一件载入史册的事,刊登了一篇文章《温度湿度变化大谨防流感》,文章的副标题很引人注目——医生提醒一旦出现突发高烧全身酸痛咳嗽应到医院求诊。
彼时,广州各大医院已经开始收治一些“怪病号”,起病急、可传染、会致命。后来人们知道这种病叫非典型性肺炎,而广州日报这篇文章被考证为中国对非典的第一篇报道。
抗非典期间,广州日报同广州这座城市同脉动,刊发了大量报道,竭尽全力配合政府,热心周到地服务百姓。
2003年11月22日,广州日报推出《健康周刊》,标明“新闻新潮新知”的办刊理念,负责《健康周刊》的七位编辑记者悉数在扉页亮相,在这个平台架起了医院、医生与读者沟通的桥梁。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在这个领域大有可为。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于2009年3月26日应运而生,在穗的三位医疗界院士——钟南山、曾益新、侯凡凡欣然担任顾问。
开讲百场堂堂爆满
动人故事口口相传
首期名医大讲堂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由国医大师周岱翰主讲“春季养生之道”,广州日报健康版的粉丝提前几个小时到现场“霸位”,大呼“过瘾”,名医大讲堂开始是每季度一次,后来由于医院、名医与听众积极性高涨,讲堂越办越密,加上线上名医微课,至今累计已经办了数百场。
动人的故事太多了!
十年来,钟南山院士七次担任名医大讲堂主讲,多少人因此知道了慢阻肺怎么治、怎么防,多少人戒了烟,多少家庭的空气得到了净化。
记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深明院长讲“甲状腺病的诊断与防治”那次会场相当爆棚,连礼堂过道的地上都坐满了人,还设了分会场,在现场的工作人员频频向保安“求救”,生怕有什么闪失。
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在2015年180岁生日时由21位名教授组成“名医天团”联袂义诊,其中王景峰、严励、彭英三位教授在孙逸仙纪念碑前开讲,盛况空前。
每次名医大讲堂都是医患的盛会。名医的号多难挂啊!但在大讲堂上,患者及家属竟可以聆听名医娓娓道来的故事。肖海鹏、余学清、吴一龙、戎利民、刘奕志、曹杰、杨冬梓、郭庆、舒航、郑则广、高聪、陈敦金……城中名医渐次登场,他们的亲切消除了多少人对疾病的恐惧,名医大讲堂的内容通过广州日报报道和大洋网直播走进了千家万户。
2017年1月12日,一款更适合全媒体传播的产品《名医微课》问世了,至今微课推出了100期,点击量“20万+”是常态,最高的场次,流量接近百万。
广州日报健康新闻、名医大讲堂、名医微课、健康有约公众号都是广州城美丽温暖的颜色,广州的名医是多么好!广州市民是多么好!
而在每一场名医大讲堂的背后,都有广州日报记者编辑呕心沥血的故事。每一位为之奋斗过的同事都眼睛有神,行走带风,想到做到。
讲起名医大讲堂这十年的点滴,广州日报资深报人黄卓坚直言——
能够见证,今生至幸!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翁淑贤、伍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