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0后应该怎样找工作?

19.01.2017  00:02
大数据说明90后的求职需求 人才网发布的2016人才供给需求分析报告称: 中国大学生求职心理与求职方式发生了改变,渠道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某一渠道。

根据《2016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知,硕士就业率最高为 94.8% ,其次是本科为 89.6% ,专科毕业生就业率 89.3% 。硕士毕业生人均工资最高 4777.9 元,本科生毕业人均工资 3678.8 元,专科生人均工资最低只有 2939 元。

2015届不同学历毕业生专业相关度

通过以上数据得知,政治学与行政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专业就业质量最低。

90后学弟的找工作方式

一位90后毕业的学弟,现在正在找工作,他和我讲述了他的找工作经历:他毕业于山东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的他决定回到山西工作。置身人气爆棚的山西人才市场,这位“90后”并未直接投递简历,而是选择向现场的职业导师咨询。

“明确自身优势、职场定位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快速找到合适的岗位,不盲目求职。”他说,他的求职意向不会局限于所学专业,只要前景好、上升空间大的企业都会选择。

最后,学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职场定位,找了一个实习经理的岗位。

学弟的求职经历只是中国大学生就业变迁的一个缩影。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工作,到如今的市场化就业,中国“90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越来越多。

大数据说明90后的求职需求

人才网发布的2016人才供给需求分析报告称:

中国大学生求职心理与求职方式发生了改变,渠道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某一渠道。“除了自身及时合理调节心理状况,还主动要求进行相关职业指导,找准自身定位。”

中国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商2016年9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相对“70后”、”80后”求职者追求工资、待遇和稳定性不同,“90后”求职者不愿当“岗奴”。 他们普遍认为工作不只是简单的获取薪酬、满足生计,重要的是满足兴趣与实现人生意义。

90后的择业观更自主

“看重个人发展空间和企业文化,专业是否对口不重要,只要感兴趣。”90后毕业生也表示,若是找不到喜欢的工作,她先冷静等待时机。

“90后”正逐渐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企业通过提升企业文化氛围,改变管理方式,适应新生代员工择业观念的转变。

不过,一些“90后”求职者仍存在目标、职业规划不明确与工作浮躁的现象。小椅君建议,这需要职业导师给出相应指导,企业也可结合自身特点,用培训、企业文化和内部管理模式,引导“90后”踏实工作,同时又不泯灭“90后”的个性,留住人才。

90后也要仔细思考,自己到底需要的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职业发展方向是不是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呢?

2017年, 90后找工作,更需要有自己主见和想法,专业也不需要对口,但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