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帮人渡过难关是一件幸福的事” 东莞“95后”教师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28.02.2019  14:37

2月25日上午9时,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细胞采集室格外温暖,分离机正有条不紊地提取捐献者梁靖的造血干细胞。时间一分一秒缓缓流淌,3小时后,200ml造血干细胞成功提取,患者与死神之间的距离,逐渐被拉远。

昔日无意之举 今朝生命接力

梁靖是东莞市水霖实验学校的一名英语老师,出生于1996年的他,“献血史”可追溯至5年前。

当时我还是个大学生,2014年6月首次献血,觉得非常有意义。”梁靖说,当时,身边许多同学纷纷走进无偿献血车,用健康血液传递生命力量。2015年,学校发布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征集信息,充满爱心的梁靖当即决定加入。不久后,梁靖合格的血样被成功纳入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没想到,他的一次无意之举,让4年后一名白血病患者重燃生命希望。“梁靖,您好!您的白细胞抗原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成功。”2018年10月16日,梁靖收到来自中华骨髓库重庆分库传来的一封邮件。

我可能和一名患者匹配上了。”梁靖将收到的信息告诉身边同样献过血的朋友。对于即将帮助的患者信息,他知之甚少。“23岁,男性。”梁靖目光如炬,“作为一名教师,能帮助同龄人渡过难关,是一件幸福的事”。 

▲梁靖在捐赠造血干细胞(受访者供图)

2月20日下午,梁靖坐上了前往广州的大巴。2月21日上午9时28分,体检后的梁靖注射了第一针动员剂。起初,他还担心会有强烈的不适感。事实上,疼痛反应不算太大。梁靖告诉记者,只有轻微的酸胀感,之后很快会明显缓解。

言传又身教 “95后”教师传大爱

第一针动员剂的成功注射为梁靖增加了信心。次日,他再次注射了两针动员剂。至2月25日捐献当天,医院每天都会为他进行体检和动员剂注射。

25日,梁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入采集室,上午9时20分许,分离机正有条不紊工作着。3小时后,200ml的造血干细胞被成功采集。负责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医生说,采集过程非常方便,只需要用到外周血,不需要采集骨髓。 

整个采集流程十分顺利,没太大感觉。”梁靖笑着说,此前,他有上网了解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注意事项和风险性,也有朋友劝他不要冒险。但了解清楚后才明白,造血干细胞具有可再生性,在合理的范围内,一两周就能回复至原来的水平。此次他捐献了200ml的造血干细胞,属正常范围。 

无情的病魔把我推向了恐怖无尽的深渊,当我的亲人们与我配型都不符合的时候,我一度觉得万里长征没有了希望……”在患者的感谢信中,梁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都需要别人的帮忙,于我而言,这是很小的事情,但对他人,则是救命的希望。”梁靖说,如果有第二次,他依然会选择毫不犹豫捐献,但志愿者告知他,每名捐献者仅有一次捐献机会。 

▲患者写给梁靖的感谢信(张理萌 摄)

梁靖是全国第8040例、广东省第680例、东莞市第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东莞首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教师。从第一次献血开始,到如今捐献造血干细胞,梁靖都没和家人说过。“主要怕他们担心,过段时间我会告诉家人。”如果不是因为去广州捐献需请假,他身边同事也未曾知晓这件事。

2月26日上午,梁靖踏上了东莞返程车,回到学校后,马上投入紧张的教学当中,这个“95后”教师,从未缺席一堂课。对他学生而言,梁靖此举无异于言传身教,用行动书写大爱。

(全媒体记者 张理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