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服务质量下降 梅城生活垃圾收运待改善
江北某小区环卫工先将垃圾堆放在小区门口,然后再由车辆载走,造成二次污染。
夜幕下,环卫工在收取垃圾。
去年7月1日起,我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实行改革,将8元的上门收运垃圾服务费(含清扫保洁费)和2.5元的垃圾处理费合并,统称为生活垃圾处理费(共10.5元),由市自来水公司代收代缴。收费改革后,城区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的用户突破10万户,比改革前增加了一半,然而收费增加后,上门收运垃圾的服务质量却有所下降。近期,本报“民生一线”栏目接到不少市民反映,称改革收费方式后,服务难有保障,不少小区的生活垃圾不再上门收取,住户生活受到影响。
●本报记者 罗诚浩
市民 改革后服务质量下降
每天下午四点开始,梅城的环卫工人就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收运生活垃圾。住在江南嘉应路附近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她们的小区是步梯房,近期经常换工人收垃圾,有些工人垃圾收不干净,有时还不上门收。住在梅城丽都东路附近的刘先生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他说:“以前是我们小区物业负责生活垃圾收运,现在收费改革后,物业不愿意承担了,需要业主自己放到楼下,这跟上门收取垃圾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在记者走访的不少小区和住宅楼,都能看到小区楼下放有一些简易的垃圾桶,有些是塑料桶改装的,有些则是简易的竹篮子。记者发现环卫工人每天上门收集垃圾后都会把垃圾先放到各个小区门口的临时垃圾桶里,最后再统一用三轮车载走。这样的处理方式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形成卫生死角。不少住户也反映,垃圾费用统一缴纳后,环卫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责任心有所下降。
此外,江北金华园住宅区的住户也写信向本栏目反映,称负责金华花园生活垃圾收运的环卫工人经常不上楼收垃圾,还指责住户不把垃圾提下来。
环卫工人 垃圾收运任务重报酬低
梅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局下属的300多名员工承担着梅城大部分市民的生活垃圾收取清运工作。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两对环卫工夫妇,他们在江南所从事垃圾清运工作14年了。其中一位环卫工温菁(化名)说:“我们夫妻每人负责200多户人家,除去‘五险一金’,每个月加起来不足3000元。”温菁说,十几年风雨无阻,只请了5次假。“请假需要扣工钱,而且临时派来的环卫工人不熟悉各个小区或住户的情况,垃圾收不干净又被住户埋怨。”温菁说,每天下午四点多开始收沿街的商户,来回收两次,傍晚开始收住宅楼,一直工作到9点才能回家。
梅江区 多模式收运垃圾管理存漏洞
据了解,梅州市环卫局负责梅江区大部分区域的生活垃圾收取工作,梅州城区的生活垃圾收运方式有三种:一种是环卫人员上门收取垃圾;一种是大型小区物业负责收取并转运到中转站;还有一种是村(居)委会组织人员上门收运。后两种形式的收运费用由当地环卫部门与收运单位协商解决。多种模式的垃圾清运似乎为管理带来困难。记者了解到,有些小区在收费制度改革之前没有缴纳费用,住户们也自觉把垃圾放到楼下的卫生桶里,最后由环卫工人清运,现在统一缴费后,住户又要求上门收取;还有一些较为大型的小区在收费制度改革前由小区物业进行收取转运,现在改为代收代缴后物业又不愿意承担这方面的工作……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梅州市环卫局工作人员表示,梅江区每天有近10万户的服务对象,如果每一户都上门收取,工作量太大了。为此,市环卫局按照市政府下发的《梅州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的要求,在收费改革后,垃圾收运方式和运营秩序维持现状不变。“日产日清是基本要求,要求员工定时定点收运垃圾。”市环卫局分管此业务的郑姓负责人说,收费制度改革后,市环卫部门同样接到不少投诉,环卫局将根据实际情况,跟一些小区物业和住户沟通协调,完善收运方式。
梅县区 市场化运营成效显著
相比于梅江区的收运方式,梅县区(城区内)的生活垃圾收运则采用统一的收运方式,住户将生活垃圾放到小区或住宅楼下指定的垃圾桶里,然后由环卫人员统一清运,每天清运两次。梅县区环卫所的黄姓负责人说,梅县区也曾经尝试过上门收取垃圾,但是效果不好,后来花费大半年时间规范垃圾收运方式,如今收费制度改革后,梅县区(城区内)的生活垃圾收运秩序依旧不变,每天只需要40个工人定时去清运垃圾就可以了。
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收费方式改革后,梅县区正在探索生活垃圾收运的市场化运营,把垃圾收运工作承包给公司,环卫部门只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黄姓负责人说:“把生活垃圾收运工作承包给公司,环卫工人的薪酬得到保障,且垃圾收运的效率更高,服务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