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知未来 90后羊城力战全国科普创新实验大赛

14.10.2015  18:18

  南方网讯(记者 邹长森 杨智明)10月14日,“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2015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广州赛区复赛火热开启。

  经过一天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共有8支队伍从此次复赛的科普实验单元三个命题及创意作品单元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晋级北京总决赛的资格。科普实验单元,风能利用组2个决赛名额则被湖北师范学院包揽,他们分别是“飞跃”队、“奇创”队;安全保护组2个决赛名额则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包揽,他们分别是“机制之人”队和”神棍“队;创意作品单元,四个晋级名额分别为来自江西工程学院的“sky”队、华中科技大学的“Realvisual”队、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的“一河两岸”队、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的“求索Future队”获得。他们将与北京、哈尔滨、上海、成都四个赛区的晋级选手共赴于11月在北京进行的全国总决赛去争夺本届赛事的最高荣誉。

  湖北师范学院包揽风能利用前三名 创“三连冠”神话

  赛前,湖北师范学院在风能利用项目上能否再续前两年佳绩,创下“三连冠”的神话,成为大热门;果然不负众望,湖北师范学院代表队再摘得冠军,并包揽前三名。

  今年风能利用命题全新改版,不再是利用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储水,而是大胆尝试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来驱动电机带动装置“逆风负重前行”。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力压”众队

  在下午安全保护组比赛中,各支队伍都拿出认为“过硬”的承重结构,挑战承重极限;现场也不断响起一阵阵掌声。

  最后,来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两支代表队“机制之人”队、“神棍”队“力压”众队,获得安全保护组仅有的两个晋级决赛名额;他们的成绩分别是245kg、180kg。

  智能交通组无缘决赛 依然精彩

  据了解,缘于比赛难度之大,智能交通组所有队伍的表现没能达到成绩标准,全军覆没,无缘晋级名额。

  来自顺德一中的学生告诉记者,比赛赛道跟他们平时练习的根本不一样,之前也不知道比赛赛道是什么样的,他们只在昨天彩排的2个小时时间内练习了一下赛道,这个项目比赛难度非常大。平时在学校测试都是自己在地上画或者用胶带粘在地上作为赛道。带队老师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最大的难度就在弯道,4个队在第一个弯道就失败了。汽车(模型)的体积越大、轮子越大越难通过弯道,过弯道需要进退几次,这里花费的时间很长,对选手的压力很大。据了解,该项目总共有10分钟时间,有3次尝试机会。

  当然,我们依然可以在智能交通命题的比赛现场,看到别样的风采。来自广东顺德一中的两名参赛同学利用当今最流行的开源技术和开放标准,使用树莓派作为硬件平台,通过红外装置扫描循迹线并由处理器自主做出决策,实现了行进装置的智能驾驶及自动巡航。此外,其软件系统基于Linux平台,使用web服务的方式,通过Wi-Fi与控制端进行连接;使用现代浏览器,利用webSocket技术,向装置发送命令,达到远程操控的目的。这一创新大胆的设计为未来交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具备实际意义的探索方向。

  探知未来 节能环保创意层出不穷

  在节能环保创意单元,同学们发挥了“探知未来”的精神,着眼于工业、农业、医疗等各个方面的未来技术发展以及城乡绿化、能源使用等民生问题,通过遥感、信息监测、能源转换等科学技术,设计出一个个智能设备,创意层出不穷。

  摘得第一名的“智能体感机器人”,出自江西工程学院SKY队的创意。该装置由体感衣服、智能机器人以及其辅助作用的手机、电脑三部分组成。智能机器人可运用于抗震救灾、险情处理、工业生产、航天作业等方面。

  据了解,“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2015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由中国·广州 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上海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四川科技馆承办,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科普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学校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少年科技中心等单位协办,三星电子独家赞助,互动百科独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