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倾斜有违就业公平

12.06.2014  11:52
学者认为要解决国企岗位变相“世袭”,需先在制度顶层设计上打破铁饭碗 摘要:虽然国企子弟顶替接班政策早已不复存在,但一些国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针对职工子女的就业“内部优惠”。这种“内部优惠”会给就业公平、企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国企招聘应该怎样做到公开、公平?本期新闻会客厅,南都邀请了大学教授、人才市场总监、高校职业指导师、国企人事负责人等进行探讨。

        国企招聘

        之会客厅

        出场嘉宾:

        申群喜(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

        王春萍(智海人才市场策划总监)

        黄李昌(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高级职业指导师)

        李经理(某知名国企人事负责人)

        陈先生(某央企中山分公司管理人员)

        虽然国企子弟顶替接班政策早已不复存在,但一些国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针对职工子女的就业“内部优惠”。这种“内部优惠”会给就业公平、企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国企招聘应该怎样做到公开、公平?本期新闻会客厅,南都邀请了大学教授、人才市场总监、高校职业指导师、国企人事负责人等进行探讨。

        向内部倾斜易让职工子女产生惰性

        南都:一些国有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针对职工子女的就业“内部优惠”,您对此怎么看?

        申群喜:大庆油田调整招工政策引发职工反对,这表明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在这些人当中还是根深蒂固,希望维护过去的既得利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业市场化也是大势所趋,国企都应该走向社会,开放就业的双向选择。

        王春萍:这应该是小部分、小规模的存在,是一种地方性的人员福利和保护主义,不过大部分地区都已经不存在了。这种内部倾斜会导致种种问题,首先就是限制了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其次,国企职工子女也会因此产生惰性,读书不用心,不用很专业。

        黄李昌:非常荒诞。一些国企打着国有资产的旗号,却把这份工作当成一份福利,好像觉得一定要传给子女才是传承。他们的工作是国家信任给予的一个机会为国家效劳,并不代表他们的子女有传承下去的权利。国企招聘职工子女“内部优惠”是完全把自己放在小格局小利益之上,是一种畸形的、退步的现象。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