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进击的白颈长尾雉
水清林密,它们的栖息地从浙南扩展到浙北
湖州市长兴县主要水系有西苕溪水系、长兴平原水系、东部平原河网与运河。煤山镇,位于长兴县西北部,东濒太湖,接壤苏皖,境内群山环抱,植被葱郁,森林覆盖率达80%,自然环境优美。在煤山镇西川村海拔400多米的丘陵地带,几个月前,一台红外相机在此处多次拍摄到白颈长尾雉的身影。
白颈长尾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性胆怯而机警,对栖息地环境要求很高。在此之前,只在开化县境内的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现身,开化因此成为“中国白颈长尾雉之乡”。
2020年6月起,在长兴县泗安镇、煤山镇等地,红外相机记录到白颈长尾雉漫步觅食或相互追逐的场景,经专家勘查鉴定,认定是白颈长尾雉在浙江最北端活动的记录。
拍到白颈长尾雉9次
“30年前的《浙江动物志》记载,白颈长尾雉在全省丘陵地带多有分布。后来由于人类活动增加,便很难看到其身影。”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章旭日博士介绍,此前白颈长尾雉在浙南现身,如今在长兴、临安等地被发现,说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人们生态保护理念显著增强。
从生态禀赋良好、人迹罕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工业发达、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浙北林区,是什么让这种生性胆怯的动物“大胆”进击?记者决定赶赴长兴一探究竟。
从影像记录中,白颈长尾雉是一种极为美丽的鸟儿。它有着醒目的白颈,羽毛闪着金属光泽,咖啡色和银灰色相间的长尾,背部黑白相间的横纹交相辉映。如果说,这样的描述还不足以让你体会它的美,那可以回忆下京剧中武生或影视剧里美猴王头上长长的翎子,那飘逸绚丽的羽毛正是白颈长尾雉的尾羽。
“你看,这是它们出现过的位置。”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森林资源管理科副科长孙勇指着手中的几幅地理信息地图,只见一片“绿海”中,白颈长尾雉现身的经纬度清晰地标注着。他告诉记者,布设的相机累计拍摄到白颈长尾雉9次,其中有6次在煤山镇西川村海拔423米的林区里。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走,碰碰运气。”
寻访发现之旅开始了。我们沿古道上山,脚下是崎岖的青石板。起初,小溪潺潺,竹林沙沙。随着山势越来越陡峭,身旁的竹林慢慢变成了杂树。不善攀爬的我们,盯紧着脚下的每一步。紧张攀登的同时内心又颇有盼头,因为孙勇告诉我们,这样的环境与白颈长尾雉出现的地方越来越像。
谈话间,我们的向导之一、护林员周森彪忽然指着前方一片茂密的树林:“视频里的位置就在那里。”记者望着眼前的情景,依然是绿树丛丛,与这一路上的所见并无区别。我们在此静静等待,不过,白颈长尾雉并未现身。周森彪告诉记者,他成日在这大山里转,所见过的雉鸡与白颈长尾雉长得差不多,无法进行确切的识别。
“这就要靠我们的红外相机了。”孙勇说,2018年起,我省陆续在各地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调查组在林区布设了红外触发自动相机,不少野生动物在这次大规模调查中现身。在长兴,除了此次新发现的白颈长尾雉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小天鹅、凤头鹰等。
绿色是这里的底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煤山镇,天常是灰沉沉的,工厂烟囱‘吞云吐雾’,遇上雨天更有酸雨……”回忆起老煤山,几位土生土长的护林员很是感慨。之后,长兴出重拳整治铅蓄电池等行业,对铅蓄电池企业要么关停,要么升级改造,煤山也因此在阵痛后迎来华丽转身。
在长兴,我们看到了当地为生态改善作出的努力,让人们在工业发达、经济富庶之后依然可以看到鸟儿翩跹,感受自然生态之美。现如今,如果说发达的工业经济是煤山镇的A面,那么生态宜居的美丽环境便是煤山镇的B面。
绿色是这里的视觉底色,车行公路上,两旁便是青山密林。长兴三分之一的公益林在煤山,全年镇域Ⅰ类水比例超过90%。绿色是这里的发展底色,煤山拥有国家级绿色制造产业园,是全省首批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古道旅游、红色旅游等已逐渐兴起。
虽然这次寻访扑了个空,好在由于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觉醒,保护技术的日益先进,生活于城市楼宇之间的我们,可以借助精良的高清图片和视频,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与它们来一场“云上相逢”。
记者 许雅文 叶诗蕾 共享联盟长兴站 张泽民 通讯员 周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