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晓梅代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创新让广东走的更远!

08.03.2016  12:40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作客南方传媒集团全国两会嘉宾访谈室

          南方网讯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作客南方传媒集团全国两会嘉宾访谈室,为我们解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张洋:向代表,欢迎您。看了今年的工作报告之后,您觉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其中释放了哪些重要的信息呢?

向晓梅: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提振士气,很给力。对过去一年的工作的总结,碰到的困难都有客观公正的判断。过去的一年我们的成就非常巨大,而且是在我们要克服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环境下来实现的,所以非常不容易。报告又描绘了未来的发展蓝图,在总结“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对“十三五”进行了全面的描绘,这个全面的描绘涉及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这个蓝图里面提到的很多数据都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在这个基础上才对今年的工作作出了八个方面的安排。所以这份报告既有客观的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又有对未来较长时期规划的描绘,又有对今年马上要做的事情的具体工作安排,而且对规划的描绘是很振奋人心的远景,对具体工作的落实有非常有力的举措,有政府的承诺,所以这份报告是一份非常求真务实、解放思想,而且是在贯彻十八大和中央全会精神下的一份报告,特别能够振奋人心,也让大家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总体蓝图。

向晓梅:比如去年的工作,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是能够实现GDP总量达到67.7万亿,实现6.9%的增长速度,非常不容易,我们国家也进入了世界新兴国家发展的前列。接下来我们还要维持到6.5%到7%的发展水平,GDP总量到“十三五”期间要达到90万亿,这要在60万亿大的基数下来实现,确实非常不容易。我还注意到报告里面提了非常多有亮点而且是老百姓所关心的关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大事,总理在讲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多次引起了场内代表的掌声,说明这次报告非常鼓舞人心。

向晓梅:总理讲到经济总量的发展速度,讲到政府如何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要让所有行业的企业“减负”,这都表示了政府推动的决心和信心。而且总理表示要让环境变成“天蓝”、“水清”、“地绿”,要让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上台阶。民生方面,推动城镇化的建设,让进城的这些农民工能够就业还能够顾家。报告有很多亲切形象的语言,我觉得这些语言的表述很接地气,讲出了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语言也很生动,而且这里面透露出的语气都是比较有力度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份提振士气的好报告。

向晓梅:今年的重点工作有八个方面,它的主线还是围绕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工作。除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发挥好消费拉动的作用,城镇化的推进,对外开放上水平,这些方面也是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联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型的系统工程,它也需要其他方面的改革推进,从空间、市场方面去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配套和创造条件,所以整份报告都是很务实的,而且都是围绕着要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为目的而去展开的工作部署。

主持人张洋:您刚才说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因为多了“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规划两大板块,所以它的结构与往年会有些不同,我很想知道您作为产业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您怎么读这份报告,比如说您拿到这份报告之后最先会关注哪些最关键性的数据,或者去找今年报告中有哪些热点的新词?

向晓梅:我可能从经济方面关注的多一些。首先看一看去年指标完成的情况,一是关注经济的总量,因为这是经济实力的表现,二是关注增长速度,同时也会关注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收入水平的提升,就业的情况,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一些指标,比如产业结构、创新水平等。“十二五”时期是关注这些方面,还要看“十三五”时期在这方面有什么变化和调整。当然也是看经济总量在新常态下它会维持什么样的水平,它的水平也会影响就业的情况。另外,我还关注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我们的品质质量效益会在哪些方面体现,尤其是在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当中我们如何往前走一步,走到什么样的水平,也会关注“十三五”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最终落到百姓的生活上就是共享发展会有怎样的体现。

向晓梅:因为今年有“十二五”规划的总结,有“十三五”规划的描绘。但新的五年规划主要还是未来愿景的描绘,所以更多的是理念和发展的方向,这是一些大的目标,再落到今年的工作就是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所以可以从比较宏观的、从发展的理念的角度去理解。

向晓梅:今年就是扎扎实实的务实推进各项工作。今年是“十三五”的初始年,它是最重要的一年,也是承前启后中间衔接的一年,所以它非常的关键。今年我们还面临整个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运行当中的一些矛盾、下行的压力,尤其是在面临产能过剩的矛盾下,我们要看中央和国家的一些部署是否到位,抓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觉得这里面也体现了政府的承诺。

向晓梅:这次的表述里有非常多这样的说法,所以听起来非常给力。像报告提出所有的行业都要减负,这就是一种承诺,比如说承诺要有“天蓝”、“水清”、“地绿”的环境,比如要普及义务教育,让大家共享发展的成果等等,很多这样的表述。还有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部署的一些工作,所以这里特别强调脱贫,特别强调缩小区域差距,特别提到让贫困县脱贫,在缩小区域差距、缩小城乡差距方面也是作出了很多的承诺。 

向晓梅:当然,这些工作的基础还是要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总理在讲完“十三五”规划的蓝图后特别强调最重要的还是要抓三点,发展是第一要务,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推动,特别强调质量效益的提升要通过改革去推动发展,这就是为下面所有的工作部署打一个基础,但这个基础并不是说这些工作是唯一的,它一定要让老百姓最后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主持人张洋:您刚才从一些关键的数据出发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一个梳理,我注意到您首先提到的是您会关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数据,那么报告中也提到今年我们的GDP增长主要预期目标是增长从6.5%到7%的区间,这好象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有这种提法,您怎么解读?

向晓梅:我们国家一直比较强调三驾马车的拉动,对经济总量尤其是经济增长速度非常看重,而且我们也经历了改革开放一直以来的超高速发展,前几年GDP的增长率一直是“保八”,一直都会有一个保增长的底线。但是不管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还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尤其是经济发展动能转换过程中结构调整,都必然对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客观提出新常态下的发展的说法。

向晓梅:新常态下的发展就是中高速的发展,不仅是这样,还会有一个运行的空间。原来是有一个绝对的数字,就是经济增长一定要达到多少,现在是给出一个合理的运行空间,在这个空间内运行都是合理的,因为经过测算,6.5%到7%的增长率,都能基本保证多少城镇人口的就业,保证基本的财政收入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情况下要通过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来为持续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它就为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空间。

主持人张洋:我们的网友也非常细致,有网友说今天上午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近两万字,“经济”、“创新”、“创业”这几个词提到的次数非常多,“创新”提到了59次,“创业”提到了22次,“经济”这个词出现的次数也是近年来最多的,作为经济方面的学者,您又如何来解读这些热词?

向晓梅:现在我们在结构转型中面临着产能过剩以及产业结构方面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国家对经济发展是高度重视的,它要为我们国家整体全面的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所以在报告里也特别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必须坚持的,就是说在发展当中去解决问题,通过发展最终解决老百姓的收入问题、民生方面的问题,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所以我们能看到这方面经济占的分量比较大。

向晓梅:还有,我们的实体经济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报告中也非常正视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提振经济发展水平,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所以围绕实体经济发展的方面是比较多的。同时,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减负,降低企业的营商成本,另一方面要把全社会创新的动能发挥出来,通过创业创新使得创新性企业能够得到成长,能够从未来的角度发掘或者发现未来的消费市场需求,为企业生存寻找新的空间,这实际上是为解决当前的困难和问题,也为将来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报告后面还是落到了要保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注重民生的改善,尤其是“十三五”期间要有全面实现小康的任务,所以脱贫方面的任务很重,最后发展还是会落到社会事业、文化建设方面。

主持人张洋: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经济非常困难的一年,有人说中国的经济已经到底了,有人说还没有到底,您的观点呢?同时,您认为广东的经济发展形势目前来说怎么样?

向晓梅:按照经济理论,整个世界经济这几年可能还是处于低谷期,中国也不例外,产能过剩也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应该说中国的经济还会有一个困难时期。因为这样,所以可以看出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调低,而且更加强调这个阶段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就是要让企业渡过困难,所以这次提出了动能的接续转变,就是经济增长持续不断的动能的转变。新兴产业成长、创新创业推动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是很考验政府宏观调控的智慧。

 

向晓梅:这段时期对企业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经济发展还处于低谷期,但我们国家、政府是有信心有能力去克服这个困难的。从广东来讲,我还是比较乐观,因为广东改革开放走在全国的前列,暴露出来的问题可能也比较早,所以我们这几年一直致力于推动转型升级,尤其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腾笼换鸟、转型升级,也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我们省的核心战略。

向晓梅:广东的省委省政府除了总的战略以外,还有非常细的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具体去推进。比如说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都有很多具体的政策配套去推动,包括产学研一体化方面的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已经看到,尤其是珠三角一些地区和一些市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新的发展亮点出来,有些企业通过这几年的转型升级,质量效益得到提升,竞争力得到提升。有的是通过技术创新,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转向内外兼修,有的可能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已经通过技术商业模式尤其是互联网+的模式进行了新的业态的创新,还有一些大的企业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它的一些产品已经有了市场化的规模效益了。

向晓梅:我们看到一些地市无论是登记的企业数、企业的效益等都在上升,从我们的GDP、增长速度等都可以看到广东起码有一个相对持续稳定的发展,这就是这几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个地市具体推动,以及大中小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都在持续推动,用创新去推动的发展。而且我们看到的,凡是有了创新推动的这些企业,有了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是通过技术改造品质质量有了提升,有了新的产品开发、新的业态的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好,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在市场的竞争当中,可能就会淘汰原有技术落后、产品质量效益低下的企业。我们也看到有些企业在成长,所以说广东的创新驱动还是特别能够鼓舞士气,我们能够看到通过推动创新能够有实效。

主持人张洋:我们注意到今年八个重点方面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您能否跟我们谈一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背景,您认为这个改革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向晓梅:我们国家因为是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以原来的宏观政策,从需求侧来说就是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来拉动。投资、消费是从扩大有效需求方面去发力。从供给角度来讲,我们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有机会能够销售得出去,通过这几年发展,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也形成了。我们的产业体系,尤其是像广东,我们就称为“国际制造业基地”,应该说也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向晓梅:这样一个产业体系依托的优势就是原来的低成本土地、人口红利、政策红利,但是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到今天不管是现在形成的产能还是将来潜在的产能,我们的一些优势都在逐步消失。像劳动力的成本,在沿海地区已经高过了东南亚等其他的国家。土地成本尤其是一线城市上升的非常快,这个时候企业如果还是依靠原有的技术、生产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它就不能降低生产的成本,所以制造业就出现寒冬,产业链比较低端的企业就会出现倒闭或者经营困难的情况,这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逐步淘汰落后的企业。

向晓梅:我们接下来就要进行发展动力的转换,发展机制要从要素红利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要更多地重新整合要素,要发挥高端的创新要素的作用,比如说一些创新资源,还有人才,再加上支持创新的红利,来推动产业的发展。这样能够消化现有的成本,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发展动力的转换。这种动力的转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就出来了。发展动能的转换主要的体现是在供给侧方面,供给的要素要发生变化,而且资源要更好地去整合,这就是我们说的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经济。

向晓梅:另一方面它要满足需求。现在其实出现了比较多供给的结构性问题。所谓供给的结构性问题就是市场上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出现了跟需求的不对接,除了要素结构以外,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希望买到健康安全的食品,现在市场上还不够,比如婴幼儿奶粉、食品等,国内的居民就会到国外去购买,这就是我们供给产品的错位。

向晓梅:当然这还跟我们潜在的消费需求有关。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未来的消费,像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这些跟人们更高生活品质相关的需求我们不能完全满足。这种结构性的需求确实是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随着人均GDP的提高、GDP总量的提高,我们由低收入向中高收入转变,尤其是一些省份已经进入高收入阶段,这个阶段人民的消费特点就不一样了,他会提高对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甚至还有很多方面的精神需求,这些都需要引导现代的企业重新整合要素去适应现在和未来的消费需求,这其实也是为企业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向晓梅:除了这些,还有政府的公共服务也是有短板的,比如在医疗、教育、区域不均衡方面都有比较多的问题,这是政府需要补的短板。还有交通基础设施,这些供给方面都会出现一些不足。比如我们在生活中会感觉到一些服务质量、产品品质质量还达不到水平,因为供给跟需求是一个动态的均衡,为什么原来没有提出来这个问题,原来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的程度不高,要求也没那么高,供给要动态地适应需求的发展,这就是有效供给有效对接。

向晓梅:这次我们政府特别正视了我们的区域差距特别大,贫富悬殊特别大的问题。虽然我们经济总量很大,再看看结构,其实我们的差距很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落到这些方面,接下来我们的目标实际上就是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逐步扩大提升,我们一定要实现品质、质量、效益的提升。要有一个综合实力的提升,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有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最终要实现经济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

向晓梅:全面建成小康也好,将来两个一百年、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都需要从现在开始打基础。从供给的角度,从提供有效供给的层面去作出一些调整。按照这样的一个宏观目标和宏观政策着力点,国家层面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我们省里也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案,都有非常具体的目标要求。我们省有2000多家企业有推陈出新的要求,我们也要安置一批下岗职工,这都是具体的任务。

向晓梅:对广东来讲,我们的压力相对还算好,但是综合成本的降低也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在补短板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农村饮用水、农村危房改造等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量上的一些调整,而且这方面很多是政府在推动。像处理僵尸企业,我们也提出将来也要有一些配套的政策,比如说解决产能过剩、企业退出,可能将来还要研究一些国家层面的路径和机制。

向晓梅:我还更关注增量和需要补短板的方面。对广东来讲,广东的改革开放走在前列,而且原来老工业的包袱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重,广东的转型升级走在前面,珠三角的势头都非常的好,所以更多的通过市场的调节、资源的整合去看到未来的市场潜力在哪里,从而去推进更多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这更有利于广东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不管是转型升级还是经济发展总量。

向晓梅:除了补短板,还有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方面,我们会去发现一些市场空白,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在消费需求那里谈到了未来的消费需求,比如健康养老等,跟人的全面发展有关的。像城镇化发展方面,这次提出常住人口达到60%以上,户籍人口达到40%以上,也就是说他在这里就业,他要在这里生活的话,就要解决子女的教育、医疗等问题,这就有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原来他居住在农村,他对城市是没有这些需求的,但他居住在这个城市,有就业,有一定收入的情况下,衣食住行当中是会产生需求的,这一块是有空间整合需求的。

向晓梅:在城镇化当中,我们现在关注美丽宜居乡村的时候,发现珠三角周边地区保留了一些农村形态的地区,它其实是一些非常好的休闲的去处,比如说它提供一系列旅游休闲产品、跟文化结合的产品,它都是城市人新的去处,它既解决了环境美化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民就业和收入的问题,还有共同致富的一些问题,其实它就在提供新的有效供给。

向晓梅:在开放的过程当中,比如说“一带一路”,现在强调国际产能合作,它其实是一个新的市场空间,我们的市场可能会从省内到国内再走向国际,在走向国际过程中,现在强调深度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强调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的合作,互联互通之后还要互利共赢,这为我们的产能走出去创造了条件。这个过程都会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资源整合的空间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城镇化和开放当中,它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有关联的,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一些资源整合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向晓梅:落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身来讲,存量上的“”、“”,增量上的“”,“”既有政府的公共服务,也有市场化的产品公共服务,又借助城镇化的推进和开放的逐步推进,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还是有更大的市场空间给企业去发掘市场,去提供更好的、品质质量更高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创造条件。

主持人张洋:像您说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也是说到了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您觉得在改革的过程中,比如新旧动能的转化,供给侧和需求侧两边同时发力,这个关系如何来找准?

向晓梅:这些方面都是同步在推进,它有一个耦合的过程,不是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存量的过程不做增量。它跟转型升级一样,一定是在市场促进存量的过程中释放一些空间,在去产能的过程当中肯定有一些要素资源就腾挪出来了,进行新的整合之后又投入到新的增量过程中,它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向晓梅:企业自身要生存,它必须发掘新的机会去转变,我看到有很多企业有这样的案例。这个存量、增量一定是一个互相推进的过程,刚好借助现在新的产业革命技术和创新的机会,以及“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机会,就给了这些企业能够创新,能够做一些增量的机会,从而不断去发展,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才不会出现断层,因为它不断有新的增量出来。

向晓梅:在这里我也想强调一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提了现在持续发展还是有一定的优势,这个优势我把它形容为新的人口红利。报告提出现在我们有9亿劳动力,有1亿多是受到高等教育和技术专业培训的人才,这些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将来在产业转型升级当中会发挥重要的力量。原来是只要廉价的劳动力,将来需要的是有一定技能中高端的人才,这时候再发挥他们的作用,刚好在这块。中国毕竟人口众多,这9亿人口当中虽然说有1亿受过培训,这个总量也相当大,而且这一批人的成本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低的,原来的廉价的农民工的劳动力跟发达国家没法比,二代农民工受过一定教育、一定培训之后,这种人口结构对接下来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

主持人张洋:刚才说到转型升级,其实珠三角很多城市现在都在经历转型升级的浪潮,您怎么评价过去几年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果?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这个角度来看,您怎么看待珠三角转型升级接下来的重点呢?

向晓梅:广东的转型升级一直在推进,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倒逼,还有近两、三年提到的创新驱动战略,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转型升级。过去这几年转型升级,看去年的指标和数据,广东省还是比较稳定持续的发展,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等很多城市都有很多的发展亮点,比如新开工企业的登记数、R&D投入、科技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等相对来说有提升,也使得这些地区保持的发展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应该说转型升级还是初见成效,而且在一些地区和行业还有比较明显的进步,像深圳的创新,在全国它都是走在前列,而且带动东莞、惠州的发展,都是比较有成效的。

向晓梅:原来广东的一些传统的优势产业在这一轮转型升级当中,有一些产业的品质质量确实得到提升,往先进制造业方面发展。我们尤其是智能制造业推进力度非常大,向省里提出珠江西岸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是对产生存量的产业是一种改造,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工艺模式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跟互联网的融合,这个过程当中一些企业经过这几年的改造提升,它的规模效益已经出来了,所以就看得到它对当地经济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支撑。

向晓梅:我们接下来还是有比较艰巨的任务,因为转型升级是一个过程,还是要继续补短板,广东这方面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继续发挥制造强省的建设,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广东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会让整个制造业体系更加完整,而且对原有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一个提升。同时在珠江东岸是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其实珠江西岸、东岸形成了“一轻一重”的发展格局。除了高新技术的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也在同步发展,跟高新技术相关联的服务业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所以它是整个知识创新带。刚好这“一轻一重”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它会在现有的产业体系基础上得到提升,而且有一些主导产业会实现一些更替。

主持人张洋:对于广东来说,去年比较大的一个事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设立,现在自贸试验区在对接国际的经贸对接,深化与港澳合作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您怎么样评价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成果?接下来您觉得在哪些地方可以有更多的探索和开拓?

向晓梅: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广东来讲意义重大,因为它是我们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的一个重大的发展平台,也是广东进一步释放政策或者制度红利的一个契机,从现在来看推进的还是比较顺利,而且有一定的成效。我们的三个自贸试验区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在金融、新的服务业合作方面还是有深化,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落户的企业数和深度融合发展方面都有一些项目在推进。

向晓梅:对广东来讲,当时国家设立自贸试验区,包括我们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很重要的就是要构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要为全国作出典范,这一块广东自贸试验区一直在致力推进。接下来主要是要让这些制度可复制、可推广,而且首先我们省内就要可复制、可推广,没有自贸试验区的这些地市都在考虑,其实营商环境方面的很多东西,尤其是像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都需要为企业创造条件,以后要为全国作出贡献。

向晓梅:还有就是要继续深化跟港澳的合作,比如跟澳门的合作,接下来是要深化与葡语系国家的投资和经贸合作,原来只是一个开始,现在逐步要通过这个通道继续深化。跟香港这边,在CEPA框架下更多进行服务业的融合。

向晓梅:接下来还要借助自贸区去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像广州、深圳,尤其是广州,因为它刚好地处泛珠和港澳,包括国际,两个中间的枢纽地段,所以自贸试验区对泛珠也有重要的意义,广州现在的功能定位就是要向国际看齐,作为重要的中心城市,而且要发挥好港口枢纽功能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港澳合作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的这个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会更强,枢纽功能会更完善,包括创新资源的集聚会更好,它的发展一定是跟周边整合的,而且它的功能也是辐射到周边地区的,会带来更大的区位的发展。自贸试验区在这里就会释放出一些政策的红利去提供制度的支撑。广州空港这边没有享受到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他们也是希望能享受到自贸试验区方面的政策,中央还是要考虑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差异,希望能有更多的政策去支撑自贸试验区的发展。

主持人张洋:还有一个是关于农业方面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了“工匠精神”,在农业生产中,您认为是否也需要引入这种精神来培养种植能手?

向晓梅:工匠精神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一种产物,它是一种精致化、精益性生产的要求,它对农业生产同样适应。从农业生产来讲,实际上就是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种植开始,原料、化肥、土地等要安全,还有就是它的品质和质量,这里面它就需要很多的工匠精神。

向晓梅:我见过研究台湾问题的专家,他们说在台湾那边已经有“农业工人”的概念,他对农业是一份事业的热爱,他对这个事业很热爱他就愿意去钻研。工匠精神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本身是人的思想观念的改进,这些都是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当中需要去灌输的,当然最后会形成一批具有真正工匠精神的农业的企业家。

向晓梅:这次讨论“十三五”规划,省里还专门提到食品安全合格率一定要提的非常高,而且要作为考核标准,就是要求在供给源头保证发展,我觉得我们现在考虑发展问题考虑城市的比较多,其实从农村来看,它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很重要的落地的地方,因为这里面的创新、绿色、开放、协调全部都能从农业上得到体现。农业就是需要通过创新去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水平,甚至通过创新,农业业态都发生变化。

向晓梅:我们治理污染不能只盯着城市,农村这块也很严重。美丽宜居乡村,首先就是水,然后是道路绿化、居住,它都有一些村容村貌的改变。条件好的地区,像珠三角一些发达地区,它肯投入比较大,改造的就比较好。所以根据幸福村居建设这几年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它就可以去做农业发展了,比如说去做旅游等,再跟当地有一个分配机制,它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发展。

向晓梅:农村不用全部城市化,农村地方可以保留农村的风貌,保证品质质量。将来的话,尤其是发达地区,优质的种植基地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资源。最终你发现它能够在城镇化过程当中解决区域不平衡的问题,解决共享发展的一些问题,这个非常关键。我们最近也在调研一些农村,发现这些农村非常有意思。这样一个整体的发展也有助于农村将来能够留住一些人,让他们能够对这份事业有一种热爱,将来我们发现我们的食品供给源头是有保障的,“互联网+”农业也在推进,现在最主要的障碍可能是标准化的问题,但是这里面将来肯定是一个方向来推动。

主持人张洋:谢谢向代表给我们系统解读了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谢谢您。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

 

 


暑运过半 各部门积极保障旅客平安有序出行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樊曦、周圆)2023新浪广东
郭跃文 张造群 张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社会科学院
丁晋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社会科学院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6万个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王优玲、潘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