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尼、吕佩尔茨之后,卡斯特利来到中国

18.05.2015  12:18

讲座海报

讲座: 当我们年轻 在霍克尼、吕佩尔茨之后……

时间:5月20日,周三晚,18:30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策划: 黄梅博士

主讲:艺术家卢西亚诺•卡斯特利(Luciano Castelli) 策展人 黄梅

主持:王春辰

(展览信息:东方抽象与西方具象 谭平对话卡斯特利

5月21日下午15:30 中国美术馆 5 号厅 )

卡斯特利的作品与马库斯·吕佩尔茨的并列

策展人挖掘艺术家

2013年之前,展览遍及全球的卡斯特利,还没有中文名字,中文资料也压根查不到他。

2013年,瑞士艺术家卢西亚诺•卡斯特利的作品首次在中国现身,与德国六位新表现主义大师巴塞利兹、基弗、吕佩尔茨、A.R.彭克、伊门多夫、波尔克的作品一起出现在黄梅女士策划的大型展览“穷尽:德国新表现主义”上,引起了策展人黄梅的注意。黄梅发现卡斯特利比较年轻,但他一样早已被确定载入世界艺术史,比如在法国人Perre Cabanne 的名著 《二十世纪的艺术》,此书由法文翻译成德语/英语等,卡斯特利的作品正好与马库斯·吕佩尔茨的作品并列(见下图,卡斯特利的作品“日与夜”,1979, 吕佩尔茨的作品“无题”,1981, 在这本著名的专著上,所有新表大师如巴塞利兹等都只有一幅作品出现)。

卡斯特利“穷尽”参展作品 Luciano Castelli, White Femme (C763), 1994, Leinwand, 200 x 200 cm

1972年,少年天才的卡斯特利年仅21岁就入选卡塞尔文献展,此届卡塞尔文献展的策展人就是“鼻祖”赫拉德•史泽曼(Harald Szeemann), 1992年卡斯特利再次应邀参加。 

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赫什霍恩博物馆暨雕塑园( 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Washington),“Representation Abroad” 大展中, 卡斯特利正好与霍克尼共同分享一个大的展厅,这一年霍克尼应该是47岁,而卡斯特利才34岁。

卡斯特利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动力旋转作品”,全球首展

艺术家是金子总会发光

黄梅发现卡斯特利,在展厅的一层,右边的角落,卡斯特利的作品在“狂野地表现”,夺目压人,这是策展人黄梅有意这样布展的,因为展厅很大,角落的作品容易被忽视,而黄梅把卡斯特利的作品放在角落,因为她觉得卡斯特利的作品色彩艳丽,能吸引观众一直走到底。 有一天有几个外地的藏家来看展览,尽管整个展览作品是不销售的,要全部运回德国,但是藏家仍然非要卡斯特利的作品, 所以现在卡斯特利有两件作品在中国,是那次“穷尽”展览之后,作品运送出国又回到中国的。藏家们走后,黄梅一个人还在展厅停留了一会, 就是那一会,她萌生了想认识卡斯特利本人以及为他做一个展览的念头,而这种萌生又是在一根线的牵动下萌生的,那根线就是在展览二楼的谭平的作品。对于一个致力于文化对话交流的策展人,此时策展方案已经在脑海中形成。

婊子与她的狗 The bitch and her dog 1981 Performance

另类新表现

对比德国六位新表大师作品强烈的社会性、政治性与精神性,卡斯特利的作品恰恰表现为强烈的独立个体性、人性与身体性。在作品中,卡斯特利本人年轻时自己时而扮成一条狗、时而扮成一位香艳的女郎;他不断地变换住所,瑞士卢塞恩、德国柏林、美国、菲律宾、意大利托斯卡纳……他还迷恋异国文化,自画像一张是中国人,另一张是印第安人,下一张则又是日本人……

艺术高涨地为社会呐喊,介入与批判政治,而在历史的某一个阶段还特别突出,这是当代艺术的特别面孔,而卡斯特利执着又杰出地与我们分享艺术的另一个主题,即艺术与个人本身,他呼吁的是给予人性以更大的可能和更大的自由。

卡斯特利是吉它手

另类年轻

更有意思的是,卡斯特利年轻时1979年他甚至还和朋友组建了一只朋克摇滚乐队“Geile Tiere”,意为“疯狂的动物”(卡斯特利是吉它手)。1981年他和朋友Salome在第三届里昂行为艺术研讨会表演了《婊子和她的狗》(The Bitch and Her Dog),轰动一时。

对比霍克尼玩高科技与Ipad, 卡斯特利更执着于绘画本身。 中年的时候用20年的时间探索独一无二的“平面旋转绘画”,而此次来中国,他将首次展出“动力圆形旋转绘画”作品。

展览现场卡斯特利的吉普车

卡斯特利的吉普车

卡斯特利自己改装了一辆吉普车,无论在哪里展览,只要有可能,他都带上这辆吉普车,这是在巴黎的展览,吉普车上放上了他的影像,观众围着吉普车看他的影像作品,就像在汽车电影院。如果没有展览,吉普车就停在卡斯特利的工作室里,吉普车陪着卡斯特利进行创作。

卡斯特利与天鹅

人物介绍:

卢西亚诺•卡斯特利

卢西亚诺•卡斯特利运用多种媒介如绘画、摄影、影像和雕塑进行创作。在卡斯特利的许多 视频 、摄影与绘画作品中,不同形式的自我形象是他的工作重心,作品中展示了他的不同特征与各种角色。1972年他年仅21岁就入选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1978至1990年期间,他搬到柏林生活与工作,成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初众所周知的“新狂野”与表现主义绘画流派的代言人。柏林之后,卡斯特利在巴黎生活与工作了整整20年,沉迷并发展他的“旋转”绘画。如今,卡斯特利主要回到瑞士苏黎世生活与工作,仍然保留巴黎的工作室。

谭平

谭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1989至1994年留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归国之后投入到中国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建设工作中长达二十年之久,2003至2014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2000年以后谭平开始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界。其作品融通东西文化,贯穿以对哲学、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黄梅

黄梅女士出生于中国,中国著名北京大学毕业,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硕士。

1997年获得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艺术教育博士。在德国生活二十余年。她是策展人,曾策划多个大型中国德国对话展览,她是美术专著《展览实践手册》等的译者,同时也是小说《结婚话语权》作者。

2015年5月20日-21日期间,展览《东方抽象与西方具象-谭平对话卡斯特利》还将举办一系列讲座与研讨,艺术家卡斯特利应邀来到中国,与策展人黄梅、艺术家谭平展开多场对谈与研讨活动。

结语:

一位艺术家年轻时怎样的经历能让他受益终身? 策展人挖掘卡斯特利的故事在展览开幕前与学子们分享。

卡斯特利带来年轻时的录像与影像资料,通过与艺术家的现场对话更多地了解艺术家本人。而在这场讲座中,艺术家卡斯特利此行中国的对话人谭平先生却含蓄隐身,欢迎学子们在了解了卡斯特利的创作文化以及历史背景之后,于6月21日,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现场,看中国的谭平与瑞士的卡斯特利怎样通过作品呈现一场灵与肉、精神与身体、东方与西方迷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