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彬:啸吟山水赋诗词 重拾笔墨续文脉
本版图片均由首席记者 陈帆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啸吟山水赋诗词,这应该是目前吕文彬能想到的最惬意的生活方式吧。作为中学校长,又身兼多职,能偶尔涉足大自然,通过诗词抒发情感,调节一下生活节奏,滋润一下心灵,也是一种充电。
而作为知识分子,吕文彬从小在曾做过十多年私塾老先生的爷爷的严格要求下,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大学毕业后因为几首小诗词,被调到古代文学教研室,开始了7年的大学古代文学教学生活,也系统研究了传统文化,迎来了诗词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近年来,吕文彬又迎来诗词创作高峰,几乎两三日能写一首,并精选其间的300首,出版了诗词集《啸吟山水间》。因为在吕文彬看来,经历了百年失落的传统文化正逐渐迎来了复兴,而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化中最璀璨夺目的艺术高峰,它曾经是澎湃的两条河流,如今成了涓涓细水,甚至有出现断流的危险。吕文彬觉得应该有这个担当,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将其传承下去。
感谢爷爷当年的“逼迫”
如今已年过五旬的吕文彬,回想起早年爷爷逼自己背古文、练书法的时光,颇为感慨:“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感谢爷爷,给我打下了很扎实的童子功。”
上个世纪60年代,吕文彬出生在美丽的婺源,那是徽商重地。徽商重视文教,推崇耕读传家,而新中国成立前当了10多年私塾老先生的爷爷,更是“固执”,即便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那个特殊年代,依旧不为所动,坚持教授他当时被认为“毒草”的传统文化。“当时我学这个又烦又怕的,烦是学习过程非常枯燥,怕是担心老师批评。”吕文彬说。
因为扎实的文化功底,吕文彬16岁就考上了大学,20岁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学教现当代文学。当时他所在的大学古代文学的师资力量青黄不接,即便是最年轻的老师也已经56岁了,而年轻的老师却缺乏功底,因此就在学校领导焦头烂额时候,教务长和系主任偶然发现了吕文彬用繁体字写的古诗词,便将他从当代文学教研室调到了古代文学教研室。从那时候起,吕文彬开始了7年多的古代文学教学时光。
“那七年是我诗词创作的一个小高峰。”吕文彬笑着说,为了不误人子弟,他开始强迫自己从系统上,从整个体系上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基本读完了整个26史。“为了教学需要,我开始有意识创作诗词,拿去课堂做示范讲解。”
啸吟山水赋诗词
相对大学时期的诗词创作,如今年过半百的吕文彬不再侧重于咏史,也没有年轻时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愤青”模样,而是更加从容、淡泊了,对很多事情看得很开。吕文彬现在更多地啸吟山水且自乐,用周末或节假日的 旅游 ,以及吟咏山水来调节一下生活节奏,滋润一下心灵。
近两三年来,吕文彬几乎每两三天就能写一首古诗词,出现了其诗词创作的第二次高峰,如今已写了500多首,并精挑了300多首,集结出版了他的古诗词集《啸吟山水间》。从诗集的作品中可以窥见,吕文彬对“天人合一”的生活的向往。采访中他特意讲述了《过阿尔卑斯大峡谷》这首诗,朗诵后特别强调最后两句:“天人合一行大道,何日故乡似他乡?”
吕文彬在此一游时,看到了当地半山腰的人家,点缀在森林、草地、牛羊间,现代文明生活与自然融合得非常好,内心被触发了。“中国这样的山野人家也有,但大多在深山老林中,过于原始和神秘。”吕文彬说,他向往这种文明与生态融合的诗意栖息。
在诗集中,吕文彬还介绍了《水龙吟·在水一方》这首词,内容写的是东莞松山湖的美景。“在珠三角这样的发达城市群中,在有制造业之城的东莞,市委市政府能打造一个将人文与科技融为一体的宜居之地,这才是当代文明所应当过的一种生活方式。”吕文彬感慨地说。
希望将唐诗宋词传承下去
当记者问,“现在还写古诗词,在许多人看来是否有些不合时宜?”吕文彬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功夫茶,呡了一小口,望着窗外缓缓说,“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化的两座高峰,传统文化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失落,现在在慢慢回归,从现在起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有意识地慢慢重视传统,这是一种文化气候。”
在吕文彬看来,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有着很深的山水情怀,田园情结的,尤其像他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经历过或经历着城市生活的人,更倍加向往乡村简朴的生活。当然作为中学校长的吕文彬,还身兼多职,工作非常繁忙。他的这种向往,并不是消极避世,只是用山水和诗歌来放慢生活节奏、缓解压力、滋润心灵,并充充电。“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到大自然中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对自己是一种调剂,所谓啸吟山水赋诗词,就是这样的。”吕文彬笑着说。
“当然,之所以喜欢诗词,还跟自己的文化情结有关系。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化中最璀璨夺目的艺术高峰,它曾经是澎湃的两条河流,如今成了涓涓细水,甚至有出现断流的危险,我有这个文化基础,觉得应该有这个担当,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将其传承下去。”吕文彬说,他并不祈求现代人都能吟诗作赋,但至少应该能欣赏得了。
“作为写作者,我希望能让现代人读到规范的古诗词,读到那些用规范古诗词的形式放映时代的生活,而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只是迎风弄月。”吕文彬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