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孩子》成现象级节目 专家:向女性致敬(图)

23.05.2014  19:24

原标题: 《来吧孩子》成现象级节目 专家:向女性致敬(图)

  近日,国内首档大型观察类节目《来吧孩子》在深圳卫视播出后,引起了观众对于“母爱”的巨大讨论。很多观众表示,节目充分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唤起了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崇拜;也有一些观众因不了解母亲在生产时承受的巨大痛苦而感到震惊。美国《华尔街日报》评价:“尽管电视里播出的一些镜头令人难以接受,一个新的展示女性分娩过程的中国真人秀节目却受到了广泛好评。

  随着讨论的升级,有媒体也提出在“电视平台播出生产真人秀是否合适”、“用生产的过程来展示母爱是否恰当”等问题。对此,一些大学教授和青年学者就《来吧孩子》纷纷表达观点,他们认为,在公共平台上播出“生产真人秀”,不仅具有创新意义,也带有向女性致敬的色彩;而镜头中展示的自然的生产过程,则彰显了生命从丑到美的蜕变和升华。

   辽宁大学副教授王鑫:彰显生命的蜕变和升华

  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博士、辽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王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来吧孩子》点赞。“产房中的镜头把我带回女儿诞生的情景中:当听到女儿的第一声啼哭,我眼泪落下……喜欢这档节目的人一定会是做了母亲的女人,只有她们才会在观看的时候对那些临产的母亲惺惺相惜,痛其所痛,乐其所乐,泪其所泪。

  除了作为母亲身份的感同身受,王鑫觉得从哲学意义上来看,《来吧孩子》节目使“女人生孩子”这件事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如法拉奇所言,生命必将伴着痛苦,并且用痛苦抵御虚无。如果说女人比男人更坚韧也更能抵御痛苦,或许就是因为女人用直接且真实的方式,体悟到生命存于世界的苦痛,以及战胜苦痛时的喜悦和神奇。

  王鑫认为,生产的过程对女性来讲,是以最痛苦的方式呈现了生命的最欢乐。从镜头上看,女性的挣扎、呻吟、呼喊似乎毫无美感可言,甚至因疼痛而扭曲以至于丑陋,“而女性正是以最自然和真实的方式,彰显了生命从丑到美的蜕变和升华。当生命在声嘶力竭之后使另一个生命降临人间,女人超越了自己,从一个人的有限生命,进入到因为另一个小生命而来的无限可能中去。”《来吧孩子》让人有一次机会去认识自己、认识女性、认识孩子,以及认识生命创生的过程。

   厦门大学人文学教师芮欣:满足多重受众的教育功能

  人民大学文艺学博士、厦门大学人文学科讲师芮欣认为,《来吧孩子》是一档具有强大教育功能的节目。她表示,从受众群体来看,这档节目满足了女性、男性、孩子等多重群体的教育功能。

  在芮欣来看,《来吧孩子》在题材上对“人之初”的神圣过程的展示,科普了“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从母亲角色来看,节目不仅展现了母亲的生产过程,还展现了丈夫乃至家人的努力和关爱。“对母亲的尊重和理解,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来吧孩子》通过公共媒体平台展示了丈夫、家人、医护人员等群体在母亲生育时所做出的努力,能够让很多已经做了母亲或者即将做母亲的女性看到,她并不是一个人在承受生育之痛,而是全社会都在尝试关注她的痛苦。

  除了对孩子和母亲的教育功能外,对于已婚男性来讲,芮欣觉得“这是弥补了那些没有感受过生育之痛的男人的缺憾。”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爸爸因为工作等原因,没有参与到生产过程中来,他们很有可能不会产生更强烈的责任感、不懂如何关爱妻子,而《来吧孩子》这档节目则弥补了这个缺憾,并唤醒了男人在家庭中的责任和担当。芮欣认为,“这正是媒体教育功能的体现,即影响人群,并改善社会。”从这一点来看,《来吧孩子》的题材选择和表达方式,极具研究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尹笑非:打破传统禁忌需要勇气

  以中国民俗学为研究方向的华东师大博士尹笑非,从传统禁忌的角度对这档节目进行了解读。“大家之所以会觉得《来吧孩子》有些惊世骇俗,其实是因为在漫长的传统岁月里,关于女性的‘血与神秘感’,是作为禁忌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

  尹笑非分析说,在漫长的传统文化里,女性是被贬抑的,产子甚至成为一种禁忌。“无数的女子因为难产死去,为人类延续生命的伟大过程殉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礼赞她们?这档节目将曾在历史中被虚化的内容,以真实记录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让人更深刻的理解女性,理解在创造生命过程中十月怀胎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她认为《来吧孩子》在探索创新之路上,展现了极大的勇气。

  而作为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尹笑非也对《来吧孩子》节目的真实记录风格十分赞赏,“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记录,其实是很难能可贵的节目形式。现在电视上常见的娱乐节目,都是经过化妆、彩排、编剧之后的表演,很少能够看到来自生活本来面目的东西。这些真实,会让我们更能认清自己是谁。

  当然,尹笑非也表示,被禁忌了上千年的“产房实况”被直播,难免会被部分相对传统的观众非议,但这正是从侧面证实了节目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