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40小时成功处置800吨液化气储罐泄漏事故

08.10.2015  10:51

  4日,湛江泄漏罐体堵漏现场。

  4日,台风“彩虹”掠过粤西大地,带来一场巨大险情。

  “湛江富多液化石油气服务有限公司3个罐共800多吨液化石油气同时大面积泄漏,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报警电话那头,声音异常急促。更为严峻的是,这里一旦发生爆炸,极有可能引发周边危化品连环爆炸,湛江半个霞山区都可能被夷为平地。

  在广东消防总队长王郭社看来,液化石油气罐堵漏,考验的是技术和胆识,是拿血肉之躯和死神较劲。

  站出来和死神较劲的,是消防部队的党员干部。

  风雨无情,警民有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危急时刻,广东消防官兵从四面八方紧急驰援,党员干部们以“三严三实”为行动指南,在路面大面积积水,广告牌、大树、高压线四处倒塌,通讯极度不便的情况下,开辟抢险救援通道,冒险鏖战40小时,步步惊心,最终成功堵漏排险。

   500米外都能听到气体泄漏的声音

  接到事故单位富多液化石油气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多公司”)报警后,消防官兵们心中不免一紧:在这样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泄漏的液化石油气一旦达到一定浓度,极易引发爆炸。而在此之前,“彩虹”已屡屡“闯祸”——消防官兵当天接警已经100多次,超过一半警力都在抢险救援工作中。

  这一警情不容小觑。经调查了解,富多公司储罐共有3个,容量均为1000吨。发生泄漏时1号、2号罐分别装有液化石油气200余吨,3号罐则装有400余吨,3个罐共计800多吨。更为严峻的是,该公司东面是中海石油湛江燃料有限公司,南面布有大量管线穿过,西面是易燃液体卧罐存储区,北面是充气站台,周边分布东兴炼油厂、新奥燃气、中海油、湛江渤海农业等10多家危化品工厂,1万吨以上的储油罐有20余个。据专家估算,这3个泄漏罐体一旦发生爆炸,极有可能引起周边危化品发生连环爆炸,所在半个霞山区可能被夷为平地,数万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极大的威胁。

  湛江市消防支队紧急调动涉事单位周边20公里范围内所有的消防力量赶赴现场,但由于路上随处可见的深水区,倒塌的断树、广告牌、高压线,这段路走得艰苦万分。消防官兵赶到时,情形已是万分危急。当天参与救援的湛江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三级警士长、党员张志添说,因台风猛烈袭击,3个罐体的检查梯被吹断,每个罐的顶部液位计管都已断裂,形成约60毫米的泄漏口,1号罐底部也被台风破坏出现了泄漏口,“抵达现场后,泄漏现场高压罐体内的液化气极速喷出,即便在风雨中,500米外都能听到气体泄漏的声音”。

   2公里内紧急疏散群众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接报后,总队长王郭社第一时间率10名专家、总队特勤大队和茂名消防支队救援力量,连夜赶往事故现场。一路上,与先期到场的湛江市危化品专家组成员进行连线沟通,分析研究险情,确定先警戒保护、自然泄压,达到条件再实施堵漏、倒灌输转的方案。湛江市长王中丙等先后赶赴事故现场,先后三次召开碰头会,研究救援方案。

  研究决定,首先由公安机关负责对泄漏罐区2公里范围内的人员进行疏散,不准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并禁止一切火源,周边工厂企业临时停工,人员撤离。湛江消防支队政委孟凡新介绍说,“考虑到1号罐主要是液相泄漏,泄漏速度很快,研究讨论决定待1号罐泄漏完毕后,对2号和3号罐进行堵漏,最后进行输转倒灌。

  4日晚至5日早上,风力较大,不时有雨,自然稀释条件较好,指挥部当即命令各消防车和官兵在上风方向原地待命,随时做好喷水稀释和堵漏的准备:凌晨4时,特勤中队远程供水车组确定在泄漏罐区上风方向约1公里处的海边为取水口,并布置好取水阵地和铺设供水管线。凌晨5时,1号罐液化气安全泄漏完毕,此时天已放晴,风力较小,消防车立即开始出水稀释泄漏罐区空气,将泄漏的液化气浓度控制在爆炸极限下,随时跟踪做好浓度检测。

  完成这项工作后,接下来便是等待时机实施堵漏。

   半小时爬上罐顶场面惊险似电影

  “液化石油气罐堵漏,考验的是技术和胆识,是拿血肉之躯和死神较劲。”王郭社如是说。

  5日上午9时,2、3号罐泄漏压力趋于稳定,堵漏的时机成熟。现场指挥部决定由王郭社担任现场堵漏一线总指挥,展开堵漏工作,湛江消防支队消防官兵张志添、张钰清两人临危受命。

  穿戴防静电内衣,抢险救援手套、救援头盔,携带安全绳、自制木质堵漏器材、消防软梯……在突如其来的重大险情面前,张志添和张钰清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与增援的东兴炼油厂堵漏技术员组成堵漏攻坚三人组,登上3号罐实施堵漏任务。

  张志添说,富多煤气三个罐体高度都约20米,而台风又恰好毁坏了登顶检查的铁梯,无法直接上到罐顶。“考虑到摩擦起电可能引发爆炸,我们现场只能携带防静电器材,金属的消防梯等都不能使用,只能利用厂区的竹梯登高,再利用罐体的喷淋管道往上爬。

  由于事故罐体呈球状,加上下雨表面非常湿滑,消防队员们要爬到罐顶平台必须通过四节管道,而且要随身携带软梯,以便爬到罐顶后,搭好软梯,供技术员登上罐顶,和消防员一起开展堵漏作业。

  “我和张钰清在安全绳的保护下,通过竹梯登上第一节喷水管道,这时我及时将安全绳固定管道上,将另一条安全绳抛向上一节管道,再通过管道为支点爬上去,就是这样一节一节的向上爬。”张志添回忆说,特别是罐体底部的喷淋管,很难爬,他基本上是仰着身体上去的。罐底下富多公司总经理袁海宁看得很揪心,“我感觉像是电影里面的场景,太惊险了。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努力,张志添率先抵达罐顶的平台上,并帮助剩下的两名组员通过软梯上去。“整个平台直径约1.5米,我们站了3个人还放了很多堵漏的器材,空间非常狭小。”张志添说。罐顶风力特别大,给抢险带来很大困难。

   官兵鏖战40小时成功解除险情

  成功登顶,如何进行堵漏又是一个大难题。

  “漏泄口是一个直径大约60毫米不规则的圆口,我们先用木制工具放在喷气口简单测压,发现压力非常大,估计能有5至6个大气压,用木塞压下就喷出。”张志添说,“我们和工厂的技术员决定在木塞上加绑一条横杆进行外力加压,一切准备完毕后,我握住横杆加压,张钰清将木塞压下喷口,和我们一起上去的工厂技术人员及时用木锤锤打木塞。”他们将木塞深深地打下30多厘米后,再进行加固处理,终于成功进行了堵漏。

  “3号罐堵漏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因为上午有阳光,我们工作的时候特别小心,生怕产生静电。”张志添说。有了3号罐堵漏的经验,当天下午对2号罐的堵漏仅用了一个半小时。

  堵漏只是临时“修补”措施,为了完全消除爆炸危险,还需妥善解决2号和3号罐内的残余液化气。“倒罐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现场消防专家表示,由于富多煤气公司仅有的3个罐体全部损坏,没有空余的气罐供倒罐,只有通过输转至槽车才能确保安全。

  5日早上,5辆槽车全部到位,在堵漏完成后,立即由单位技术人员开展输转作业。考虑到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现场指挥部命令消防留下5辆水罐泡沫消防车和供水车组现场继续实施水雾稀释保护。

  至6日早上6时30分,所有液化石油气成功输转,一场巨大险情终于彻底解除。而此时,留守罐区彻夜未眠的消防官兵,已冒险鏖战40小时。

  文/图:祁雷 陈捷生 崔刚 伍文彪 黄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