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民意方可化解石龙公交纷争

15.07.2015  20:07

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一份名为《关于“东道运复「2015」133号”批复同意新增L2旅游线路意见的函》、落款时间为6月29日的文件的曝光,使得石龙公汽与东莞市交通局的矛盾公开化。据悉,东莞近期陆续开通了多条公交线路,其中就有市汽车总站至石龙金沙湾的旅游专线L2路。石龙公汽认为,“该公交线路的设计是欠缺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也不符合实际的人文地理情况”。直言一旦L2线上马,将于7月15日起停运镇内1号、2号、6号、8号等4条公交线路(共计48台公交车)。

对于这种近乎“最后通牒”般的强硬表态,东莞市交通局公交科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会继续调查研究,如果石龙公汽单方面停运会考虑进行协调”。至于石龙镇交通分局的意见,则称“有听说此事,但不清楚内情,了解清楚再回应”。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如果真的停摆了镇内4条公交线路、48台公交车,倒霉的只会是那些依赖公交出行的普通市民。但是,网络上,还是有一些网友难掩节日般欢乐,兴奋地大呼“掐起来了,终于掐起来了!”感叹归感叹,对于截至目前双方的表现进行藏否赞弹,却仍有必要。

首先,有必要看见,双方的交锋,这种各自坚持各自的利益、彼此利益高度分殊的社会形态,相当典型地昭示了现代社会多元的丰富性。应该承认,L2线路纷争的处理,市交通局虽然仍有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反应迟缓,但没有“有权就任性”的蛮横,对伸张自我利益、敢于挑战官家权威的石龙公交也没有毫不留情地“亮剑”,而是保持了基本的平等与克制,有必要点赞。应该承认,有权力而不乱用权力,这种起码的操守和边界感,正是现代政府取信于民、取信于市场的首要功课。这一点,市交通局的回应看似柔弱无力,倒透露出传统政府在向现代政府转型过程中,思维与行为艰难变革的努力痕迹。

然而,对于公权力来说,如果仅仅只有平等克制,而欠缺必要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效能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公交相关改革方案的讨论决策仅仅局限于部门与行业内部进行,而欠缺更广大的市民意见参与和民意支持,那么,方案推进过程中,稍有不周全之处,各方则难免陷入无止境的扯皮之中。这样一来,欲速则不达,不但公共参与无法实现、社会共识无法形成,改革推进也只能逆水行舟、举步维艰了。L2线所引发的石龙公交之争,根本原因恐怕也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