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万江30多年老龙舟被“唤醒”!东莞“龙舟月”启动!
今天(12日)上午,万江30多年的老龙舟被“唤醒”,东莞龙舟月启动!
“四月八,龙船兜底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东莞人会将埋在河涌的龙舟挖出来,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赛龙舟做准备。
上午,2019东莞龙舟月启动暨万江龙舟起龙仪式在万江正丫起龙广场举行。这也标志着东莞正式进入端午“龙舟时间”,东莞水乡的河面上会渐渐热闹起来。
万江素有“东莞龙舟第一景”的美誉,万江正丫起龙仪式同样也是历史久远,传统深厚,目前正丫起龙仪式正在积极申报非遗项目。
起龙需要根据当天的潮汐来进行,需要在涨潮前将埋在河涌边的老龙船挖出来。万江正丫老龙船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今天,在众人的努力下,老龙船被“唤醒”,现场还举行了传统的祭龙舟头、龙舟身、龙舟尾,还原传统祭拜仪式,并配有舞龙、舞狮、麒麟巡游,全方位展示具有水乡特色的民俗文化。
龙舟在清代,多用坤甸木造,坚韧耐久。民国到改革开放前,无坤甸木,龙舟制造改用松木。“水浸万年松”,正丫所造龙舟,正是用松木所制。每年龙舟节后,都会埋入河边,让泥水淹没,不受蛇虫鼠蚁侵蚀。旁边插上竹竿,晾上破鱼网为标志,让外来船人知道,不在其上泊位。次年,依所插竹竿位置起龙。
近年来,龙舟赛程改为冲刺式比赛,赛程缩短到一二千米,为了行舟轻快,龙舟多改为杉木制造。杉木龙舟不能长期浸水,要放在专门的龙船棚,因此就渐渐失去“起龙”的仪式。
也正如此,万江正丫传统的起龙仪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项古老的龙舟民俗重新焕发迷人的魅力。
上午的东莞龙舟月启动仪式环节也是别具匠心,不仅用视频短片全面介绍了东莞龙舟月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全面介绍今年东莞龙舟月各镇街的活动安排,现场还“请出”了万江最具传奇色彩的两个龙头“飞天”“遁地”,由出席活动的领导为两个龙头揭开红布,万江、中堂、麻涌、道滘、沙田等东莞13个镇街代表同时擂起代表各自镇街的龙舟鼓,在催人奋进的鼓声中,2019年东莞龙舟月启动。之后,在场嘉宾共同品尝龙舟饭、共赏龙舟传统习俗。
龙舟月升级 全市统筹打造文体旅品牌
端午节是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在华人文化圈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年,东莞水乡片各镇街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东莞龙舟月活动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下,由局公共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群众体育科和东莞市文化馆对全市的活动进行整合与统筹,将东莞龙舟月活动作为全市重点活动来打造。通过统一发布、统一宣传,让广大群众能积极参与到节日习俗中,打造东莞龙舟精神,传承东莞龙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焕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本次龙舟月启动仪式也是2019东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行动计划暨时令东莞的系列活动,时令东莞深度挖掘24节气等传统中华节日与东莞的本土文化的结合,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展现东莞的人文之美、民俗之趣、创新之力。
全市13个镇街42场活动 送上龙舟“菜单”
作为东莞龙舟月的重头戏,赛龙舟是东莞传统民俗活动中影响最大、参与人员最多、历时最长的大型传统文化活动,已成为东莞文化生活中具有高度标志性和丰富精神内涵的传统文化活动,日益彰显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赛龙舟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追求,也是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必不可少的精神源泉。
在本次的东莞龙舟月启动暨万江龙舟起龙仪式上,还发布了2019年东莞市龙舟月系列活动安排表,全市13个镇街共举行42场龙舟相关活动,包括万江龙舟锦标赛、中堂龙舟文化节、道滘“赛龙夺锦”民乐演奏会、厚街舞木龙、麻涌龙舟锦标赛等,为全市人民送上龙舟活动“菜单”。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东莞大地将陆续上演百舸争流、千舟竞发的场面。
■相关链接
相传东莞地区有一个地主,一心要显示自己的威风,举办一次龙舟大赛。他特别邀请大汾的两条龙船参赛。人们见土豪邀请,觉得真像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只怕有去无回,不知如何是好。去与不去,心里忐忑不安。不参加嘛,怕土豪以后刁难,去参加嘛,到时候取胜又怕土豪报复,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村长召集众人在祠堂议事,最后大家还是决定去参赛,到时再见机行事。
比赛开始了,第一圈大汾的两条龙舟双双超过了土豪指派的龙舟。到最后决胜时,更把土豪的龙舟远远抛在后面,土豪见状暗里派人放一木排挡住水道,两条龙舟正急驰勇进,没有提防前面突然横来的大木排,眼看就要舟毁人伤,正在万分危急的关头,只见红花庙的龙舟突然腾空而起,飞过那木排,天后庙的龙舟真却像真的潜水龙一样潜入水底越过那木排,双双继续前进,去夺取冠亚军。
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所有观赛的人,那放木排的人更是魂不守舍,目瞪口呆,忘记把木排撑回岸边,后面土豪的龙舟正好与木排撞个正着,只听见“轰隆”一声,舟烂舟沉人落水。结果大汾的两条龙舟双双获胜,至始至终在彩楼观看赛事的皇姑,目睹这精彩场面,兴奋不已,立刻命人赶制了两面锦旗,亲书“奉聘金龙”和“汾溪妈船”,分别赠给大汾两条龙舟,红花庙龙舟锦旗上书的是“奉聘金龙”,天后庙龙舟是女神,锦旗书“汾溪妈船”,红花庙龙舟随即将龙头和桡子改涂黄色,象征金龙,人们称为“黄袍衲”,即赏穿“黄马褂”的意思。村中妇孺讹说成特,所以又叫“黄蒲特”。
■相关链接
东莞龙舟保护“成绩单”
近年来,为了保护好东莞赛龙舟项目,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下,市非遗中心和各镇街文广中心、体育部门,以及龙舟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许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活动,获得了各级领导和市民的点赞。
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挖掘整理了东莞龙舟活动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性的龙舟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了《东莞龙舟志》《东莞市麻涌龙舟志》《东莞赛龙舟》《中堂龙舟传奇》等研究成果,为东莞赛龙舟项目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理顺了保护机制。由于历史的原因,东莞赛龙舟项目保护单位一直无法统筹全市龙舟活动,经请示省文化和旅游厅、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非遗中心承担了本项目保护单位职责,理顺了项目保护机制。
三是建立了龙舟文化博物馆。万江街道文化服务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和机构,建立了龙舟文化博物馆,为传播东莞龙舟文化,打造了一个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的专业平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四是开展了大量龙舟文化创意活动。2018年,“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的“我来画非遗”,联合东莞广美研究院开展了龙舟主题的“我来画非遗”活动30多场,最后,广美研究院还举办了隆重的“东莞龙舟文化展”,为东莞龙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五是社会力量参与龙舟文化活动硕果累累。麻涌镇“光大龙舟队”是社会力量参与龙舟文化活动的经典个案,随着该队在“中华龙舟大赛”上声名鹊起,东莞龙舟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扩张;万江5个龙舟俱乐部,都是社会力量参与的结果。
全媒体记者 赵水平/文
全媒体记者郑志波 陈帆/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