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起东莞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01.07.2016  03:21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机关事业单位还要建立职业年金

东莞时间网讯 (全媒体记者 周桂清)6月30日,东莞市社保局透露,从明天(7月1日)起,东莞正式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 保险 制度改革工作。

2015年12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粤府〔2015〕129号),对改革的范围、缴费和待遇、改革前后待遇衔接、 基金 管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职业年金等政策进行了明确,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贯彻意见,将从2016年7月1日起正式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

总体来看,改革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改革前退休的“老人”保持原待遇水平不降低,按照国家和广东省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 养老金 。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加发过渡性养老金。

【改革范围】

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行政类和公益一类、二类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缴费比例】

单位按本单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20%、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8%缴费。按照国家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从2014年10月1日起开始计征。

【保险待遇】

2014年10月1日前已经退休并领取退休待遇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原待遇水平不降低,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原待遇项目(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

2014年10月1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基金管理】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款专用。

【关系转接】

参保人在我市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流动到企业或流动到市外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并按改革后各年度本人缴费工资之和的12%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职业年金】

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通过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形成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缴费与享受待遇相对应、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养老保险筹资和分配机制,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