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加盟百度背后:中美技术竞争出现逆袭潮流

20.05.2014  19:39

  百度日前引进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吴恩达担任首席科学家,并领导两年前百度在美国设立的IDL项目团队。这一消息,在中美两国科技界引发的关注是史无前例的,当然,吴恩达这个级别的人物加盟中国公司,也是前所未有的。

  吴恩达在中国不太知名,但在美国科技界却享有盛名,他被誉为“谷歌大脑之父“,是谷歌大脑项目的创建者之一,还在谷歌的Xlab工作过,而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无人汽车和谷歌研究,正是来自于这个项目。吴恩达也曾尝试用人工开发的神经网络观看youtube视频,以期让其在没有任何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从视频中识别出猫。2013年,吴恩达曾入选《时代》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排在第16位。

  吴恩达在专业领域的成果和声望,用“华裔科学家“这样的标签来描述他已不能说明情况,在全世界整个人工智能领域,他是首屈一指的权威,只是这一殊荣恰好落在了一位华裔美国人身上。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发展,早期的人工智能发展是以IBM为主力,像深蓝击败象棋冠军那件事,就是人工智能的一大成果。人工智能的基本目的,就是赋予机器以人的思维,这在未来直接导致的前景就是由机器来掌管部分或全部人类的主动性工作,前景远大。

  不过,人脑被证明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个系统,有10亿个神经元发挥交叉作用,机器模仿人类智能谈何容易。过去60年来,随着计算机运行速度的飞速提高,人工智能也出现快速发展,其发展的速度却还无法被普通人所感知,离规模性产出更是有不小的距离,但从事这项研究的投入却颇大,且外延不断扩张,涉及几乎所有学科。因此,虽然人工智能的研发以大学和科技公司为主,但要为商业利益和生存而备受煎熬的公司,是无力在这个领域进行持续投入的。

  吴恩达这样的顶级专家加盟中国公司百度,有两个意义不可不谈。首先是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前景,在蛰伏了那么久之后,也许快要迎来曙光了。百度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目前已模拟出三岁婴儿的智能,离模拟出心智全面的成年人智能,似乎还有不短的路要走。但要看到的是,将人工智能结合到大数据产业中去,用其识别和分析能力为大数据更好地产品化和商业化服务,也是一条很宽广的道路。

  目前的公司不管大小,都在说自己的产品中有大数据成果,但实际上不过是对一堆打了标签数据进行分门别类,应用到产品中。真正有效的大数据产品,是要能做到对浩瀚如海的巨量数据进行智能化识别,用人可以识别但是效率太低,用机器模仿人的智能对数据进行快速识别而非打标签后让机器机械识别,才是正途。

  大数据的商业前景其实现在已逐渐显现了,百度获取巨量数据方面目前已没什么问题,今后更关键的是做好对数据的分析,一个是精准,一个是即时,一个智能机器化识别。人工智能技术如能帮助在巨量数据中轻松简便快速地遴选出精确的数据投入商用,这在成本上的节省和效率上的提升,都是前景难以估量的,其产出率一定会大大高于现有的互联网任何商业模式。

  吴恩达此次加盟百度的一个主要任务,似乎就是要做这个,这是一个有商业前景的方向,能做成的话,对整个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具有革命性影响。

  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渐入佳境,美国顶尖科技界人才开始向中国流动。在吴恩达之前就曾有谷歌负责安卓项目的高管雨果巴拉加盟小米,前思科高管许良杰加盟新浪,而百度也促成了Facebook前资深科学家徐伟, AMD异构系统前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等加盟百度。吴恩达的加入,无疑是这波科技人才流动的高潮部分,将对中国互联网未来的人才结构及中美技术实力对比,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公司目前在薪酬和待遇上已逐渐追上硅谷,更吸引人的一个优势是发展前景。世界前十大互联网公司里,中国已占了三个,按这个发展趋势来看,涌现出更多BAT这类的企业并不是问题。在实力对比逐渐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人才同时向更有前景的一方进行流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吴恩达加盟百度,正是开启这种人才流动趋势的一个重要信号。

  相比于某些忙着带领团队上市分红,大搞资本运作的互联网巨头,百度所做的事情看上去离钱远了些,却对百度乃至整个科技界的未来意义重大,日后必将结出丰硕果实。任何竞争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竞争,由人推导出技术的竞争,而卓越技术则必然导致丰厚的商业回报。有人就有美好未来,对国家如此,对公司也是如此。

  吴恩达今后主要的工作地点,是在加州的卡普迪诺,一个科学家扎堆的地方,《生活大爆炸》的故事背景地。未来三年百度将在这个地方投入三亿美元,2015年将其规模扩展至200人。来自新兴市场的百度加入人工智能战场,对打破美国在该领域技术垄断的局面,提升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也为百度的未来,照亮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