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阵痛 银行从容入“网”

19.07.2014  09:29
面对着互联网金融的野蛮冲击,传统商业银行虽未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但是也将商业银行这个“高富帅”惊出一身冷汗。在商业银行构建综合金融创新平台的同时,面对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产品,也是见招拆招。

原标题: 告别阵痛 银行从容入“

  杨中华

  面对着互联网金融的野蛮冲击,传统商业银行虽未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但是也将商业银行这个“高富帅”惊出一身冷汗。

  余额宝等宝宝类产品、P2P、第三方支付、第三方销售平台、互联网小贷等互联网的金融化短时间内不断冲击、侵蚀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势力范围。同时,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滚动资讯)等互联网企业也正在不断布局自身的金融长城,而等到融通之际,势必会争夺传统金融的固有领域。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使其在支付、负债以及零售等受到影响,从先前的“被颠覆”说,到现在从容应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冲击的阵痛却逐渐消退。

   厚积应对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互联网企业的金融理财产品,不断吸引着众多小额消费者以及中、高消费层级的投资者,同时也削弱了商业银行负债端的管理能力,变相增加了银行负债管理的成本。

  然而时过境迁,发展一年之际的余额宝的规模为5740亿元,而预期收益率也从成立之初不断下滑至今日的4.2%左右。

  与“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步下降不同的是,商业银行凭着自身能力发行的众多理财产品依然保持着较好的预期收益率。而截至2014年5月末,商业银行理财资金余额也达到了13.97万亿。同时收益率也保持在较好水平,在一些特殊时刻,预期收益率能够达到5.5%以上。

  除了影响银行负债端之外,第三方支付也不断影响着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业务。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不仅将原本属于商业银行的手续费收入以及存在第三方支付账户中的资金利差收入给予分流,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一手的实体经济主体的交易数据,而这些大数据也被视为尚未开发的宝藏。

  随着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企业不断扛起金融大旗向前奔跑,不断地开发新的产品,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也增强了之前固有消费者的黏性,同时不断的舆论宣传也似乎让消费者感到传统金融行业快要被颠覆了。

  然而央行稳定报告中所描述的一类金融机构创新平台,传统金融机构为客户搭建了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综合平台,而有些银行已经迈步许久,却并未大肆宣传。而目前这类平台则包括了建设银行“善融商务”、交通银行“交博汇”、招商银行“非常e购”以及华夏银行“电商快线”等。

  在商业银行构建综合金融创新平台的同时,面对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产品,也是见招拆招。

  面对着众多“宝宝类”产品,商业银行也推出了类似产品。在2014年4月份,中信银行推出首款可在ATM取现的货币基金产品“薪金宝”,连接货币基金,一样是消费理财两不误。而此次宝类产品的发行主体则变换为商业银行。除了中信银行之外,中行、工行以及兴业银行等多数银行都跟进推出类似的宝宝类产品。

  虽然商业银行也积极推出宝宝类产品来回应,但是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上升则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造成了银行客户黏性的下降和客户交易数据的流失。或许这些都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的阵痛。

  与此同时,面对着P2P行业的风生水起,商业银行也开始积极涉足该领域。

  在2013年9月份,招商银行则推出了“e+稳健融资项目”贷款,每6天推出一个项目,投资者可向项目放贷,最低可投1万元。而仅仅一个月之后,该业务的交易量就达到了1.4391亿元。

  而国开行也在江苏深耕P2P模式。国开行和江苏省政府合作,由国开行子公司国开金融和江苏国有企业江苏金融股份共同出资设立的新“P2P”平台——开鑫贷。而此模式正是与小额贷款公司相互合作,而如今也有些P2P公司采取了类似模式。

  除了招行和国开行之外,华夏银行也在积极准备P2P平台。然而银行系P2P平台跟P2P企业的近20%的收益率相比低了很多。“相对于P2P公司,银行在P2P模式中拥有了征信系统、庞大的客户资源、相关的数据储备以及较强的风控能力,而这些都是P2P公司短缺的。”一位银行人士认为。

  面对着不少互联网企业不断介入金融领域,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线上和线下的相互融合,给金融市场带来更大的变革。而银行也在不断寻找创新,例如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实体的结算和财富管理平台。

  除了互联网化的见招拆招之外,不少商业银行也开始谋划转型。而社区银行也成为了不少银行的首选。而社区银行则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并且为社区居民量身设立金融服务。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也不断完善网上银行,增加微信银行等多样化服务。

   冷静思考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认为,互联网跨界金融是未来新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既包括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金融业务,也包括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的跨界金融业务。

  面对着互联网企业对于金融化的不断扩展,传统金融机构的高层也不断思考,面对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的商业银行怎么能够穿上互联网新衣,焕发青春?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曾认为,应围绕新技术,加快服务模式变革。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日臻成熟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下,如何与时俱进地推进服务模式转型,是未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下一步的重点是以互联网思维改进服务模式,为传统银行服务融入创新开放的基因,进一步改造线上服务、优化线下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

  探索精神突出的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认为,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一定要走融合这条道路。互联网金融是虚的,商业银行则是实的,虚实结合才能够做得更好。

  而在2014年3月份,各家商业银行发布年报之时,纷纷对外表述了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姿态。中国银行副行长祝树民则表示,中行非常重视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已明确将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银行建设发展作为该行一项重要战略,中行成立了网络金融部,统筹规划并协调推进全行的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

  显然,无论从银行高层的公开讲话,还是从商业银行的实际行动来看,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愈演愈烈,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地拥抱互联网技术,则是希望能够用互联网技术来升级目前的各项业务,以减免未来更加剧烈的互联网金融化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