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村市场丨入手是柴米油盐,入心是生活味道
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也不能少。上厨房,下菜场成了一项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员村里有几个大大小小的菜市场,最受街坊欢迎的非员村市场莫属。员村市场内活色生香,新鲜小贩的叫卖夹杂着街坊的精打细算,构成了最市井的员村生活。
环境干净有序整洁
菜市场是动态的生活博物馆,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早晨的员村市场最为热闹,放眼望去,市场里人头攒动,形形色色。街坊钟爱的各种新鲜蔬菜、肉、禽蛋、瓜果、熟食……早已分门别类划区摆放。不仅菜的品种琳琅满目,且功能区域划分科学合理,环境卫生干净、有序、整洁。
菜市场里的街坊,行色匆匆的肯定是上班族,他们买菜总是直奔主题,三五下买完就走;一些上年纪街坊总是挽个袋子,或拉个拖车不急不慌,四处物色,问问这家,看看那家,先整个市场转一圈,才开始精挑细拣。一个个档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上给这边的顾客称菜,嘴里回答那边顾客的问价,还要招徕生意,忙得一刻不停。
“靓仔,搭棵葱啦。”刚买完菜的黄姨对菜档主说。许多街坊都会像黄姨一样精明,买菜的时候总要菜档主送一两根葱,这不是商场里买一送一的优惠,是老顾客与档主的“约定俗成”。
“广东人做菜,葱是必不可少的佐料,但是需要的量比较少,很少人会一斤一斤地买,所以一般都是买菜的时候会叫档主送一两根葱,慢慢地就成为了习惯。但是现在葱价涨了不少,已经很少有档主会送葱了。”黄姨说。
乐趣锱铢必究的智慧
即使有许多超市的出现,老一辈的街坊还是喜欢逛市场,对于菜价行情可以说是头头是道,他们享受讨价还价、挑到物美价廉菜品的乐趣与成就,甚至会跟互不相识的路人讨论起做菜经验,档主时不时也会搭上两句话。在买与卖的锱铢争论里,在毫无芥蒂的交谈里,可以感觉到一种智慧,民间的智慧。
除了员村街坊,每天都有不少市民从天河的其他地方来到员村市场,相比其他地方的菜市场,他们觉得员村市场的菜品会相对便宜一些。一位从体育西路来的街坊表示,“对比天河其他地方的市场,这里的菜价普遍会便宜一点,基本上我每周都会来两次。例如番茄在这里卖两块一斤,在我家那边的市场要卖到三、四块一斤,所以每次来我都会多买一点东西,划算嘛。”
放心公平交易的信任
e家君发现,每一个档口都挂着一个一模一样的电子秤,原来这是员村市场统一配备的,防止出现缺斤少两的情况。“缺斤少两的行为是最让人讨厌的,有时候遇到了只能自认倒霉,很难去追究,有了这个称让我们放心很多。”街坊何叔说。
公平交易让档主与街坊之间慢慢产生了信任,有的甚至成为了朋友,尽管他们都不能说出对方的全名,都是以猪肉荣、卖鱼胜、靓姨、靓姐等称呼对方,这就是活脱脱的市井生活。
菜市场其实不只是买卖的所在,一个菜市场,反映居民的生活习惯、饮食爱好。有人说,了解一个地方的最好办法是一头扎进菜市场里。因为这里没有粉饰的繁华,有的只是萝卜白菜最真实的新鲜味道,也因此,更能清晰地看到普通市民的生活原貌。
来源:微社区e家通
图文记者 黄翔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