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党95周年特别报道:梅县区迈入振兴发展黄金期
梅县区加快城区扩容提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图为梅县新城一角。
近年来,梅县区认真落实原中央苏区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两大政策”,扭紧“三大抓手”,务实创新谋发展,让这片红色土地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今,该区已迈入振兴发展黄金期。在近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都市报主导完成的《粤东西北2015年度“振兴指数”蓝皮书》中,梅县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位居第二,增速进入前十,是粤东西北74个县(市、区)中唯一两项指标均进入前十的县区。
★今日梅县★
实现三跨越的“排头兵”
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辆辆工程车辆有序出入,一个个忙碌身影来回穿梭……在中央、省大力加快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新起点上,梅县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两年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的增长为该区的发展增添了底气,其发展目标也从“梅州绿色崛起排头兵”到“全省山区五市排头兵”,再上升到“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排头兵”,实现“三跨越”。
扩容提质提升城市品位
走进梅县新城西片区,锦绣国际、富力城等高端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粤东医院、外国语学校等大型民生项目投入使用……这是该区加快扩容提质,大力推进文体教育、医疗保健、汽车商贸、家居建材、电子商务、金融等产业集聚建设的成果。
“我们在加快梅县新城建设的同时,围绕梅汕高铁建设和梅县电厂搬迁、规划建设槐岗新城、葵岗新城,围绕国际慢城和园区发展谋划雁洋新城、畲江新城,形成五城联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该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新城扩容提质重点项目竣工15个、总投资64亿元,在建25个、计划投资354亿元,近期拟动工13个、计划投资63亿元。富力城、锦绣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宝丽华集团和金利来集团等项目有序推进。
此外,该区发挥“数字城管”平台作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区主要道路、交通、市容等整治力度,巩固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城市品位。
交通建设速度“史上最快”
山高谷深、重重山门,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曾制约着山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如今,梅县区交通基础设施大变样:境内有梅县机场,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梅揭、梅河、天汕、兴畲、梅大、济广等高速公路,205、206国道贯穿其中,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54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02.59公里。
近年来,梅县区统筹考虑产业园区、梅州城区、梅县新城与高速公路、高铁、新机场的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快速综合交通体系,交通建设进入“史上最快速度”。仅去年就投入9.4亿元,境内济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梅平高速、东环高速和梅汕高铁建设以及规划增设的葵岗高速出口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客都大桥连接线、梅畲快速干线等动工建设;完成国省道“迎国检”项目90.5公里,建设县乡公路102公里,开通城区至乡镇的公交线路。目前,该区正全力配合抓好境内“两高一场”建设,加快推进206国道径义段改造及在建的城区和产业园区道路建设,力争长深高速公路葵岗互通、S223线雁洋至松源快速出省通道早日动工。
随着交通建设项目的完善,交通的纽带作用也逐步显现。去年,该区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240亿元;旅游接待人数14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2亿元,分别比增19%和21%。
大项目集聚提供大支撑
“新厂房使用先进设备,生产时间大大缩短,产品供应能力提升,如高锰酸钠产量就增加了一倍,目前仍是供不应求。”城东白渡产业园的航鑫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这只是该区加快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梅县集聚区产业集聚的一个缩影,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有效推动产业集聚。目前,畲江产业园培育发展装备制造和保税物流等主导产业,水车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研发、医药保健品生产、南药种植和科普实践,城东白渡产业园着重培育发展装备制造、新型电子和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在畲江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园和综保区道路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安盛华集团珠宝加工项目近期可投产,深圳有信达保税物流等10个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加快推进;在水车产业园,已引进富力集团和海王集团共同投资20亿元开发以医疗保健、生态休闲为主的生物谷,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路网用地征拆已基本完成;在城东白渡产业园,已落户的34家企业25家投产,其中规上企业15家。
★红色记忆★
革命武装先后编入工农红军
梅县区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也是广东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闽粤赣边区革命斗争的中心。从大革命起至解放战争结束,该区许多优秀儿女投身革命,垒筑起不朽的红色丰碑。
被誉为“粤东井冈山”
早在1925年,周恩来、张民达、叶剑英率东征军攻下梅县,并由叶剑英兼任梅县县长,从此播下革命火种。同年12月,成立中共梅县支部,成为粤东地区建党较早的县。1927年1月,梅县部委成立(直属广东区委),成为领导原嘉应五属和赣之寻乌、闽之武平等县范围的地方党组织,梅县一度成为闽粤赣边中共地方组织的领导中心。
从大革命起至解放战争结束,梅县中共组织领导的革命斗争从未间断。1927年,发动“五一二”暴动,建立梅县人民政府;1927年10月,创建以九龙嶂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发动畲坑暴动;1930年春建立苏维埃政权——梅县苏维埃政府,下辖梅南、畲江、梅西等8个区苏维埃政府,156个乡苏维埃政府。梅县成为朱毛红军控制的闽粤赣三省红色区域内完整的苏区县。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粤东地委和粤东支队在梅县周围邻县边界先后建立5个边县委和武装队伍。经过3 年多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十字”扫荡等,1949年5月22日,梅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
中央苏区的后勤物资保障
1930年9月,六届三中全会确定,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红军开创的根据地内设立中共苏区中央局和苏区中央军事委员会。此后,梅县苏区由闽粤赣特委西北分委领导。革命武装先后分别编入工农红军,为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南部区域浴血奋战。1930年5月起,梅县苏区地方军民密切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争,与国民党毛维寿旅、张达旅及梅县各区乡警卫队进行大小一百多次战斗,为配合反“围剿”作出积极奉献。
1934年,在反“围剿”进入最艰难的阶段,梅县建立了从梅县松口—松源直达江西、瑞金、会昌的运输线路,向中央苏区输送奇缺的药品、食盐等大量物资,为中央苏区的后勤物资保障、兵员补充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县武装四处出击,牵制了广东省大量前往江西参加“围剿”的国民党军队。同年10 月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后, 梅县苏区的党组织和军民一直坚持斗争。进入三年游击战争与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时期,梅县再度成为梅县、武平、蕉岭等边区党的领导中心。
有姓名可查的烈士达642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朱德、陈毅、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梅县留下革命足迹;叶剑英、肖向荣、梁锡祜、朱云卿等梅县儿女,先后进入中央苏区成为优秀政治、军事指挥人才。在创建苏区的艰苦斗争中,梅县苏区人民遭受国民党军的残酷摧残和杀害,有姓名可查的烈士达642人(不含红四军反攻梅城牺牲的293名外籍无名烈士),其中有廖祝华、黄炎、黎果等5位县委书记牺牲,被害群众难于计数。
新中国成立后,梅县被确认为革命老根据地的乡镇有17个。1951年8月15日,古大存率领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粤东分团第二分队,在梅南长沙为李思绮等 300多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集体屠杀牺牲的烈士立碑。
★红色经典★
投资千余万 修缮旧址群
每到节假日,一批批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穿过红军绿道来到梅南镇九龙嶂九龙村。他们在踏访修缮后的东江工农革命军十团旧址、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红色景点后,还可领略革命老区壮丽的自然景观。
“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修缮工程被列入我区2016年重点工作,将打造成红色旅游新景区。预计总投资1259万元,目前已投入200多万元。”梅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镇红色资源丰富,将逐步启动修缮十团旧址及右侧民房、新建九龙嶂革命斗争纪念馆(含布展)、修建Y223线公路会车道及纪念馆停车场、升级建设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九龙村至北洞村18公里沙土公路和扩建九龙名茶基地等工程。
修缮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是梅县区发展红色旅游的一个缩影。为用好红色资源,加快苏区振兴发展,梅县区加大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力度,在对全区现存革命旧址遗址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就保护修缮、革命纪念设施建设、发展红色旅游等制定规划,重点规划建设九龙嶂革命旧址群。“结合目前革命旧址现状,梅县区将对38处待修重要旧址遗址和纪念设施,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分期分批修缮,尽可能保持原貌。”梅县区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打好苏区牌
发扬好作风
在梅县区采访,让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该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国家促进原中央苏区和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等政策先后出台后,该区科学制定了《梅县区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细则》,以争取中央和省有更多项目落户,为该区振兴发展提供强大政策、资金支持,有效拓展发展空间。该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水利、现代产业、城镇化建设等9大方面规划了285个项目全面对接政策。与此同时,该区积极谋划储备项目争取政策支持。
“当前,中央对原中央苏区县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作为原中央苏区,梅县区必须充分发挥这一‘金字招牌’的作用,放大‘苏区’效应,用好用足用活中央和省的各项扶持政策,为加快梅县区振兴发展增添强大动力。”该区相关负责人说,要打好“苏区牌”,一方面要紧抓机遇、顺势而为,在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上下功夫,加快振兴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和密切联系群众好作风,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的确,多种政策利好的叠加释放已聚起1+1>2的发展势能。要抓住机遇谋发展贵在落实,只有顺势而为,上下一心,利用好政策谋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政策效应。
▲官兵和学生到梅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
▲修缮后的东江工农革命军十团团部旧址
▲畲坑暴动后“七县联委”成立的场景
叶剑英纪念园主馆
策划:张德祥 黄山松
统筹:张柏明 协调:李锦让
撰稿:郑炜梅 翁尚华 王雅 许国义
摄影:翁尚华 高讯 梅县区党史研究室
责编:王玉婷 版式:涂未然
校对:刘洁瑛